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小丑醫生 用歡笑讓人忘掉病痛

圖片來源:黃建賓攝

作者:李宜蓁

我好喜歡這一篇~~~

為了打破小孩住院冷冰冰的經驗,一群由劇團號召培訓的小丑醫生,在醫院用音樂、魔術、手偶陪孩子玩,讓他們重拾笑容,也讓病房變得活潑。

台中榮總兒童病房一如往常,只有護理師推藥車經過的輪子聲。星期三下午,走廊上冒出兩個衣著花花綠綠的紅鼻子小丑,她們用烏克麗麗高亢彈唱著:「王老先生有塊地,咿呀咿呀呦。」劃破病房區的寂靜。

她們是小丑醫生「小花」跟「嗨啾」,她們跑進俊明(化名)病床橘黃色拉簾後,嗨啾一手整理頭上三十公分高的長辮子、一邊正經的對病童說話,小花則在一旁假裝認真的記錄病情(但她後來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拿筆)。

「俊明你好,你今天還好嗎?嗯,很好。我才是你真正的主治醫師嗨啾,我太忙了,平常我都派那個(忽然停頓、眼神歪斜,偷瞄牆上主治醫師的名牌說)、派那個……聖霖來,聖霖是我的助理,我才是正牌的主治醫生……」瞎說一番後,小花偷偷打pass說:「有人來了。」嗨啾大叫:「什麼?真的醫生來了,那快走!」假名片才發到一半,兩人匆忙逃出病房,卻把真實的笑容留給了俊明跟身邊的家人。

小丑讓病童有說不的權利

她們當然不是「真的」醫生,但也「不只是」小丑而已,她們是由沙丁龐客劇團籌辦的「紅鼻子醫生」計畫,所培訓出全台七位專業小丑醫生表演者之二。沙丁龐客團長、也是亞洲第一位小丑醫生馬照琪說:「 小丑不是治療師,孩子不可能看見他們就因此不痛了,但是小丑能讓孩子笑,笑雖然也沒有治癒功能,卻能讓孩子全神專注在歡樂的表演裡,不再被困在病痛中。」

七位鼻子戴上「小紅球」的小丑醫生,目前兩人一組,每週固定在台大、台中榮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兒童病房表演半天,用音樂、魔術、手偶、即興等多元方式跟住院的孩子一起玩,試圖用歡樂抹去病童的淚水、讓醫院不再那麼冰冷。他們不只陪伴孩子、家屬,也陪伴醫護人員,讓病房變得活潑、有元氣,不再病懨懨的。

「以前要打針、孩子一哭鬧,就會有很多人去壓,但是愈壓就哭愈用力,血管根本找不到;小丑來了、小孩心情放鬆,血管就很好找。」服務超過二十年的兒童病房護理長侯慧明幽默描繪小丑醫生「最實際的好處」。

當然侯慧明也觀察到,病童有很多行動上的限制,不能去公共場合、電影院,在病房除了看電視、滑平板,就是發呆、睡覺,家長也只能跟醫護人員嚴肅的聊病情、治療計畫,「小丑來的那一天,孩子會開心期待、有笑容,有些小孩還沒輪到,就早早站在走廊上歪頭等,看小丑來了沒。」

小丑除了能逗病童笑,還保留了他們說「不」的自主權。病童來到醫院,無法對任何的醫療處置說「不」,再苦也要承擔,但是孩子可以命令小丑,要求他們唱〈妖怪手錶〉,指定變某一款魔術,或者拒絕小丑,跟他們說「不要」。

不過,小丑可不是這麼容易擺脫的。「如果小丑在病房門口問:『我們可以進去嗎?』小孩答:『不要』,我們還是會走進去,開始跟小孩玩『不要』的遊戲,」小丑名「小花」的謝卉君說,他們一邊走進去、一邊會仔細觀察小孩的反應,有時候小孩是想跟小丑玩、才說不,但如果慢慢靠近之後發現小孩的臉開始扭曲、露出害怕表情,他們便會馬上撤退。

要懂醫學常識、兒童心理

除了即興表演專業能力,小丑醫生要接受醫學衛教、基本醫學常識、兒童心理發展、如何面對壓力與悲傷等訓練,甚至還會參加「真的醫生」的晨會,表演之前必須跟護理長請教,掌握好每個孩子的病況、年紀、家庭狀況,做適當、即興的觀察跟反應,小丑醫生可不是只會逗人發笑那麼簡單。

在歐美行之有年的小丑醫生表演,在台灣推行也曾遇過困難。比方,有些相對保守的醫療單位會認為小丑表演是「醫療以外」的事,沒必要提供;也有些家長認為小孩都病重了,體力不好、怕感染,玩一下下就好,或根本希望不被打擾。中榮兒童醫學部主任傅雲慶說:「我們希望小丑醫生是友善兒童醫療的一個重要環節,希望打破以前帶小孩住院冷冰冰的不好經驗,但感染控制的界線確實會是目前最大的考量。」

「沒問題,小丑很注重衛生細節的。來,我們一起來洗手!」小花對在走廊上等了半小時的明傑(化名)一見傾心。明傑剛開完刀,右手還拖著點滴瓶、臉上戴口罩,是個零表情酷哥,小花滿臉期待的洗手,一下又回頭問嗨啾:「醫生,請問洗手洗出很多的『ㄒㄧㄢ』(汗垢)是正常的嗎?」小花害羞的伸出手、又縮回,結果被旁邊嗨啾的手捷足先登,兩人喬不攏、差點打起來,就這樣玩「握手」玩了快五分鐘,零表情的明傑笑到身體抖,還笑出聲來,明傑和站在旁邊的媽媽,瞬間好像是一對在公園看街頭藝人的尋常母子,那樣的開懷。


逗孩子笑也療癒爸媽的心

1歲6個月大的小偉(化名,上圖)得了腦瘤,住院化療。小偉爸爸心情低落、眉頭深鎖不願受訪。小丑醫生嗨啾輕柔的彈奏〈寶貝〉,慢慢靠近小偉的床,小花拿著發出啾啾聲的長頸鹿氣球,輕碰病床上小偉的手,小偉發出了「嗯、嗯」的開心聲音回應小丑。在〈寶貝〉尾聲中,小花從腰間口袋拿出一只紅鼻子、套在爸爸鼻子上,小偉興奮的用腳大力蹬床,爸爸臉部肌肉跟眉頭慢慢鬆開,小偉笑、爸爸跟著笑。

當表演結束,爸爸頻頻向醫護人員點頭致謝:「小偉真的很開心,才會發出嗯嗯的聲音來。」小偉是家裡的老三,而小偉的媽媽正在另個醫院陪伴同樣病重的老大……短短3分鐘的表演後,小丑離開了,爸爸在病床上環抱著小偉,開心的捏著紅鼻子,延續歡笑的時光。


小丑醫生20多樣道具裝備

小花(右)跟嗨啾(左)身上的專業道具超過20樣:烏克麗麗、會發出聲音的長頸鹿氣球、脖子上掛吹泡泡瓶、紅鼻子、白貓臉妝、後背包、頭頂的長辮子跟大蝴蝶結、可當成小贈品的紅鼻子跟貼紙、沙包、腰間背包、亮色洋裝、貼身襪、領巾、大花卡通內褲、紅鼻子醫生徽章跟口罩等。小丑醫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裝備跟才藝道具,只要經過玩具店就會有職業病跑進去補新貨,不時也要學習新的才藝、增加表演豐富度。


小丑醫生的4大專業

1.默契十足

小丑醫生通常由白臉小丑跟紅鼻子小丑搭配演出。小花是「紅鼻子小丑」,角色設定是年紀雖大、卻喜歡裝可愛的女孩,小花搗蛋就由比較強勢的「白臉小丑」嗨啾收拾。小丑各有角色設定,但紅鼻子拿下,小花(謝卉君)跟嗨啾(曾桂芳)就是另一個人。

2.迂迴表演

握手時小丑會一下出右手、再馬上換左手,小丑不喜歡走直線,否則表演一下就結束了。

3.掌握病況

小丑表演前都有個筆記本記著:
‧最新病況(剛接受哪些治療、發燒、麻醉沒退等),判斷適不適合某些表演;
‧性別跟年紀(決定要表演〈好想你〉、〈一閃一閃亮晶晶〉還是〈寶貝〉);
‧家庭狀況(如新住民媽媽國語不好、單親要避免問父母的問題);
‧肢體殘缺(如左腳不方便,就避免要孩子舉起左腳)。

4.定期心得交換

小丑醫生會被拒絕、表演不成功、看孩子病情惡化也會無力,小丑醫生需定時聚會、交換心得。當小丑失敗最常被病童鼓勵:「小丑,沒關係啦!」小花說會有「雞皮疙瘩的感動」。


原文請見《親子天下》小丑醫生 用歡笑讓人忘掉病痛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成為勇敢小超人,不怕看病大魔王》數位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