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培養孩子的正能量,對生命擁抱希望



作者:田育瑄

本文刊登於《親子天下》培養孩子的正能量,對生命擁抱希望


自殺一向在青少年死因排行中名列前茅,許多遺憾,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堆壘而成。美國專家歸納出3大方向,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出正能量。
雖然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遺傳基因的確會左右我們在情緒上的表現,但無論是傾向悲觀或樂觀,先天的影響僅佔50%。
美國柏克萊大學至善科學中心(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er)主任克莉絲汀‧卡特(Christine Carter)表示:「其實,快樂是透過各種不同的正面情緒所累積而成,因此從學習與模仿而來的影響,自然會大過與身俱來的人格特質;而大人對世界的詮釋、人際的建立甚至是大人對自己的期待等等,都是孩子用來形塑自身與周遭環境的關係,以及發展思考、感受與行為的依據」。
想讓孩子擁抱積極樂觀與熱愛生命的態度嗎?美國《Parents》雜誌建議家長可以從3大方向著手:
1.用心欣賞與感受
物質的滿足並不等同於快樂,真正的快樂必須是發自內心,更重要的是,懂得欣賞凡事都有美好的一面、常懷感恩之心。
「當家長對每天發生的大小事都表示由衷的感謝,孩子自然就會對周遭的環境充滿熱情和期待;久而久之,孩子心中所累積的正能量就足以撼動世界」卡特說。
哪怕是散步、吃冰、欣賞落日或是晚飯的餐桌前,家長都應該盡情的跟孩子分享今天發生什麼值得令人感謝的事,同時,也可以藉機了解孩子當天的狀況,以最尋常的方式讓感恩的種子在孩子心底日益茁壯。
2.專心聆聽孩子要說什麼
很多時候當我們跟朋友分享一件很開心的事,若他只是冷冷的「嗯」一聲,總會讓人不由得悵然若失起來,孩子也是一樣,「唯有被全然的接受和理解,孩子才會知道喜悅與自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所以當孩子提問時,大人應該先靜下心來聽聽孩子想說什麼,千萬別急著下判斷」。
舉例來說,一天女兒放學回家後,講到班上同學嘲笑她的事情,她生氣的說:「我恨她!我再也不要跟他們做朋友了」,通常家長的反應會是:「不行,你這樣很不禮貌!」但大人如此武斷的制止,很容易就會讓孩子陷入不被理解、壓抑自我情緒的惡性循環,因此,建議家長們可以試著說:「怎麼會這樣?可以跟我說發生了什麼事情好嗎?」讓孩子為情緒找到對的出口,才不會累積成為甩不開的負能量。
3.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步調前進
想要點燃生命中的熱情與美好,有時候必須從自由的探索中尋找,但現代人為了提升競爭力,卻不斷的和時間賽跑,這也導致許多求好心切的家長把孩子的行程塞得滿滿的,其實,這完全是背道而馳的作法。
一位來自美國麻州的家長分享道:「我的女兒很喜歡靜靜坐著觀察身邊發生的事,一開始我是滿擔心的,畢竟總會覺得孩子就該多交點朋友、外向一點,但最後我決定放手,讓她以自己的步調成長、慢慢摸索;現在8歲大的她展現出超齡的繪畫天分,每每下筆都蘊含著許多值得玩味的細節,如果當初我試圖改變她,那麼就有可能完全扼殺了她」。
許多家長會為孩子安排早上練體育、下午學音樂,然後傍晚戶外活動,如此區塊分明的行程其實對孩子是多餘的,只會切割掉我們陪伴孩子的機會。其實,經研究顯示,人只要能在一定的場域裡自由的揮灑創意,那麼他就能過得富足與踏實,因此要杜絕孩子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就必須遠離制式化的安排,這不僅是要讓他們「找到興趣」,更是要發現「一輩子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