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如何閱讀一本書》I read, therefore I am! 我讀,故我在!


作者:田育瑄摘要


讀書有多種方式,碎片化閱讀也可以看作是其中的一種,但我們強調一定要先有一套適合自己的系統化閱讀體系,否則碎片化所帶來的「虛假的整體性」思維會讓你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認為閱讀的一部分本質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同樣地,解決困惑,用質量提升時間的閱讀方式也可取,例如李嘉誠會讓助理將全球媒體的標題摘要呈現出來,他從中選出感興趣的,由人立即翻譯成中文,不失為一種高效的系統模式

北大出了許多企業家,這讓我非常自豪。我經常回憶,北大為什麽會產生企業家?我一直以為清華才可能產生企業家,因為它搞科技。北大是學術的殿堂,是精神自由的三角地,是自焚的地方,是結束肉體的地方,是讓靈魂再生的地方。企業、上市等等好像與北大無關。但是經歷了這麽多年人生後,我明白了北大為什麽會產生企業家。




當年我和俞敏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CEO)作為北大青年教師住在該樓的第二層。後來俞敏洪創辦了新東方,成了偉大的企業家。

第三層樓,當年住著一個來自山西的叫李彥宏的青年,天天在水房裏光著上身用冷水沖澡,唱著“夜裏尋他千百度,你在哪呢”,天天念“百度”兩個字,於是後來誕生了百度公司。而從知識儲備來講,李彥宏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做企業,他是學圖書館系古典文學編目專業的。

第四層樓住著北大中文系的憤怒詩人黃怒波。這些年來,黃怒波令人刮目相看,成為中坤集團創始人,在冰島購置土地。

更匪夷所思的是,北大中文系的女生樓裏一個長相非常平和的人龔海燕,她充滿著激情,創辦了世紀情緣。

英文系、圖書館系、中文系都是與金融、融資、管理完全無關的專業,但是學這些專業的人怎麽會創建出成功的企業?我想,這是因為北大給予了我們一樣東西,就是怎樣塑造生命的東西,使得我們對知識的渴望超過一切

我有一個座右銘叫「讀書只讀一流的書」—真正值得我智力投入、值得我尊重、花費我精力的大概就是這兩大類。我覺得讀書一定要讀一流的書,做人一定要做一流的人。

正是讀經典,讀那些能夠改變我們生命軌跡的書籍,成為北大人離開校門後不管走到哪個領域,能比別人走得稍微遠一點的保證。因為那些書不是字,是生命,而這些生命對讀者的生命來說,是一種引領。

現在我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裏,也算人生有幸,但是要接受的信息太多了。那麽什麽樣的書該讀呢?我讀書的選擇是這樣的:暢銷書堅決不讀,不是我看不起暢銷書,而是我知道生命有限,只能讀人類歷史上大浪淘沙的作品。

我所讀的作品的創作年代越來越早,因為我覺得越是早期的人,他們寫下的文字越是生命的寫照。

讀一流的書就要衡量這個作家進入書前的狀態是什麽。他是為滿足市場的需要而寫,還是傾其鮮血、生命和經歷而寫。如果你讀的不是真文字,遇到的不是真語言,那麽最後見到的也一定是虛幻的世界,不是真實的世界。

讀書真正對讀者產生作用的時候,就是讀者和真正的生命融匯在一起的時候。千百年來,沒有被淘汰的著作是人類一代又一代人選擇的結果,而不是現在市場的選擇,更不是廣告詞的選擇,這是非常關鍵的。

為什麽讀經典能改變我們的生命呢?文學的功能是什麽?在我看來,文學的功能就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夠對我們的審美進行奇異的再造,在我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上有奇異的啟示,有充電的感覺。

所以那些人類最高的價值,真的、善的、美的東西就會融入我們的血液。一旦人的身體裏有這三樣東西,在現實社會中就不會輕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暫時的甚至非常糟糕的價值觀扭轉。

讀那些經典的、人類熟悉的甚至很多人因為追求時髦而不屑一讀的文字吧。這些文字使我們對生命、審美、真理、語言與世界的關系有了更直接的感覺。我認為我人生最大的捷徑就是,用時間和生命閱讀和擁抱了世上一流的書。

我還有一個看法—讀書和吃飯一樣,不能偏食,要有一個balanced diet,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首先,是不是要讀讀宗教、神學?我覺得一定要。讀神學著作我們才能理解超越人性的東西,才能獲得一種上帝般的眼界,才能達到一種超塵脫俗的境界。我時不時會翻出《大藏經》來沒有目的地讀,還有《聖經》《古蘭經》及其他宗教、神學理論著作。

讀完神學,我覺得我理解了宇宙的神秘(如果這神秘往往被稱為上帝的話);反觀宇宙,我更加清醒地意識到了人的渺小,這使我不得不變得謙卑。不要把宗教、神學等同為迷信。

第二,一定要讀哲學。哲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尋找人之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種詰問。作為一個人,我們不得不問我們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我們要到哪裏去

第三,不能不讀歷史。歷史對人類到目前為止的所有生活場景進行了最接近真實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領略人類經歷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敗、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讀歷史。

第四,心理學要讀。像弗洛伊德這樣的心理學家,他拆解的是人意識的存在,探尋的是一個人的意識和心靈究竟怎樣協調運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為人的內在本質的

人是情感的動物。那些穿透情感層面,展示情感宇宙奇景的一定是好詩。所以為了情感成長的豐富,一定要讀詩。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東西是接近上帝的,一種是詩,一種是音樂。

第五,文學不可不讀。作家通過語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戰,這是文學的基本功能。比如村上春樹,他的題材和寫法奇詭誘人,有人把他視為通俗作家中的搖滾樂手,但我認為他一點都不缺乏深刻性—實際上他是在試圖捕捉現代文明裏飄浮的現代人的存在本質和表征。我喜歡的作家有卡爾維諾、君特·格拉斯、雷蒙·卡佛、博爾赫斯、米蘭·昆德拉,接下來就算得上村上春樹了。

我有村上的日文原版,英譯本,台灣賴明珠譯本和國內的林少華譯本。我是村上春樹迷。為讀懂村上,我發誓開始學習日文這東西。

第六,科學領域的一流讀物也要讀。我堅信在科學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著某種意義上平行發展的東西

人的日常閱讀應該融合以上種種,要學會做出一盤有利於精神和心靈健康的“沙拉”。我稱這種讀書為飲食平衡法讀書。這樣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頗,精神的林木才不會因營養匱乏而枯萎或畸形。當然這是“讀書人”的讀書,專家學者另當別論。從終極目的上說,讀書是建造一個完全屬於自己心靈的世界的過程。

人讀書越多,越不會被外在的環境所困擾,越不會被寂寞孤獨這樣可怖的東西所折服。因為書籍逐漸在人的心靈裏建造了一個完全獨立於外界的力量的王國,這個王國是被心靈完全擁有的,在這個世界裏棲居著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豐富而偉大的靈魂。

接下來談如何閱讀一本書,為什麼要閱讀說也說不完,《如何閱讀一本書》幫助我學會思考、提問、拆解問題,不斷閱讀中,期待成為一個會閱讀的人。

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夠的,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主動的閱讀基礎:一開始閱讀就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你自己必須嘗試著回答。

1.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來。

2.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這些組合成作者想要傳達的特殊訊息。

3. 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兩個問題否則你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

在你判斷這本書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須先了解整本書在說什麼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書,如果你要讀得很認真的話,你會覺得有責任為這本書做個自己的判斷。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夠的。

4.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你一定要問問這些資訊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這位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瞭解嗎?如果這本書不只提供的資訊,還啟發的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當一個人的心靈完全擁有這樣一個王國的時候,他靈魂的承受能力會有多麽堅強!因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來支撐他的生命。

所以我常說:I read, therefore I am! 我讀,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