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老師愛的便利貼,七成學生更願意學

圖片來源:甘田文創

作者:田育瑄

連續3年會考,1/3的國中畢業生,英數兩科未達基礎學力;國際評比也顯示,台灣有20萬中小學生面臨「學不會」的困境,學習系統、教育政策,出了什麼問題?

學習弱勢的成因複雜,但老師可以先評估學生的情況後,從三個關鍵面向著力,對症下藥讓學習產生良性循環。

第一線面對學習弱勢生的教師和學校,常在「教育」和「教學」間取捨掙扎:對看似「怎麼都學不會」的弱勢孩子,是要放棄對學業的期待,讓他們願意來學校唱歌、跳舞、打球,藉此建立品格和信心,有「被照顧到」就好?還是要「鐵杵磨成繡花針」,不放棄標準,讓學生投入更多時間在國英數的學習?

答案可能不是二選一。長期研究補救教學的台師大教育學系教授甄曉蘭強調,影響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有三:

1.要不要學:涉及學生的動機和自信,他是否相信努力是有用的?他是否相信自己學得會?他有沒有想要學得更好的意圖?他對學習的主題是否保持好奇,願意探索?

2.會不會學:牽涉到學習的方法。

...

本文刊登於《親子天下》老師愛的便利貼,七成學生更願意學
閱讀完整報導,請見《親子天下》9月號紙本雜誌:為何孩子學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