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甘田文創
作者:田育瑄
前幾天,我前往一所系上合作的當地小學參訪,這間學校的孩子父母,有些是英國本地人,有些來自西班牙、波蘭、法國等歐洲國家,許多是混血的孩子,跟著爸媽在英國定居。這群孩子對時事的瞭解,大都透過家長與老師引導,但他們成長的未來,卻無法在課堂內決定。
這次英國投票數據顯示,近八成青年支持「留歐」、而65歲以上支持的民眾僅占四成。最終的「脫歐」結果,反映著「歐盟」這一柄雙面刃已然發威。
在過去,連結28國的「歐盟」,讓歐洲人能夠自由的在盟國中遷徙、旅遊、工作和生活,這無疑就是創新與高品質生活的代名詞;然而,自從伊斯蘭國(ISIS)崛起,讓原本能在歐盟境內自由移動的優勢成為劣勢,大量湧入英國留學、工作與移民的外來者,儘管帶來許多機會與資金,也令本地人擔心社會資源被瓜分,而造成社會分化與經濟落差。
這一切的變化,使得「歐盟」對英國人來說,再也不見得是個討喜的字眼。以下是個人最近的觀察:
1. 媒體與社群散播負面移民訊息
我與一位德國的好友談到英國「脫歐」,她說自己從小就嚮往英國,就像是她的第二個家,8年前她來到曼徹斯特(Manchester)攻讀碩士,還沒畢業就拿到博士班的獎學金,畢業後的她在學術圈工作,積極推動女性及移民擁有更包容、平等的職場環境;近幾年,由於網路串連度的高速發展,資訊取得相對容易,但媒體與個人訊息散播速度,也更加即時與直接,讓她感到相當的擔憂。
「不管是閱讀新聞,或是瀏覽社群網站,我時常都會看到抨擊移民與充滿憤怒的訊息,政客也把『降低移民」列為政見之一,我試圖讓周遭的朋友明白那些受過高等教育、會說雙語的移民,會為英國帶來更多機會,他們說那些人不算在內,這聽起來很諷刺,也絲毫沒有邏輯,彷彿在他們眼中,價值單純只受工作或膚色而定,這種現象讓我感到莫名的恐懼」她說。
根據牛津大學移民調查(Oxford University's Migration Observatory)指出,自1994年以來,「移民」就是英國人的熱門議題前五名,去年6月,「移民」更超過醫療、經濟、失業率與教育,登上首位。
75%的英國人希望「大幅降低」或「些微降低」來自歐盟與非歐盟移民的外來移民,約65%英國民眾認為移民帶來的問題大於機會,但是對不同種類的移民也有不同的態度,他們認為非歐盟的學生帶來的利益大於支出,也有人認為來自歐盟與非歐盟的工作者,都是支出大於收益,尤以對外來配偶的項目支出上,更有高達57%的英國人認為政府過度負擔。
2. 學習第二外語人數下降
英國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其中,倫敦、牛津、劍橋等大都會地區歷久不衰,是因為這裡是匯集全球人才的搖籃。
在英國的教育體系,學生從7歲開始修習第二外語,大部分的學生會選擇法文或德文,但近幾年繼續學習第二外語的人數越來越少,《衛報》指出,大考中選考第二外語的人數已連續十年下降,修習外語科系的大學生更在2013年降到最低點,「如果你只是想購買用品,英文是綽綽有餘,但是如果你想經商交易,只會英文絕對不夠」英國農經大臣尼克‧布朗(Nick Brown)曾說。
然而,「脫歐」後將可能導致英國企業資金外移,新創產業的人才招募、資金籌措將變得更加困難,而想留在英國就業、創業的成本提高,這將會在勞資雙方上,產生諸多的顧慮與考量,屆時英國青年想往歐盟國家求職,可能會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
3. 暑期來英觀光人數增加
由於英國是全球第六大的精品市場,英鎊貶值在短期內有助於觀光與外銷,一位來自四川、在英國待第5年的朋友,這幾天瘋狂購入了許多英國經典的名牌包,準備帶回去中國轉售給親朋好友,「趁這陣子英鎊跌,多買幾個保值也好」她跟我說。讀「語言學」的她,除了中英法語流利,還精通「時尚語言」與「換匯」,這是她在家鄉外摸索出來的求生技能。
《彭博社》指出,以Burberry為例,英鎊下滑 10%,將能為Burberry帶來 9 億英鎊的稅前營收,而目前Burberry有一成的收益來自英國本土,那10%中又有六成來自各國觀光客。這其中可能有一大部分來自富有的留學生的貢獻。
這個面積比台灣大7倍、人口多近3倍、與歐陸僅一洋之隔的島國──英國,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傳統歷史,隨著數位轉型,快速的網絡連結與自由的人才流動,更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卻也讓人與人之間產生疏離與分化,選擇「脫歐」的英國人,是否真正切除來自「歐盟」的危險與不安,英國青年的未來又要如何開展新局,著實是個難解的謎題。
作者簡介│田育瑄
英國雪菲爾大學華語教學所碩士。赴英進行研究工作,同時擔任專欄作家與華文老師。目前為《親子天下》特約研究編輯,作品見於《天下雜誌》、《換日線》、《閱讀最前線》、《關鍵評論網 - 國際版(英)》等處。關心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知識、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全心全意,培養孩子的國際視野,與您一起閱讀與學習。
踹妞Try New:國際教育部落格 、插畫粉絲團
本文刊登於《親子天下》英倫觀察:「脫歐」後英國青年的難解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