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不一樣的生涯選擇:兩名中學自學生的故事


作者:盧諭緯整理

在家自學、團體自學,已經成為愈來愈多台灣家長、孩子選擇的學習方式。根據統計,去年全台灣已經有超過三千位自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他們的學習歷程之多元、精彩,超乎想像。自學的高中生,自主性更高,他們不但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式,更懂得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邀集同好和老師,自組課程。

圖片來源:廖尹唯攝
▲15歲、有妥瑞氏症的沈聲瀚從自學魔術過程中,活出充滿自信的全新人生。

小學三年級被診斷出妥瑞氏症的的沈聲瀚,國二開始自學,15歲的他,在自學魔術過程中,拼湊出充滿自信的全新人生。16歲、充滿多面向藝術創作慾的李仕禧,更因為無法放棄舞蹈、繪畫、紀錄片拍攝等任何一項專業,而選擇自學。以下摘錄他們在「台北市高中階段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成果分享會」上發表的學習歷程:

自學生1沈聲瀚:變魔術,讓我重新發現學習的樂趣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被診斷出有妥瑞氏症,這個病是因為腦部放電過多,如果沒有適當的發洩體力,就會不自覺出現一些很奇怪的動作,比如一直眨眼睛、搖頭等等,所以我開始參加很多體育活動,運動讓我很開心。

國中時我考進體育班,但就因為這個選擇,讓我在成爲未來國家棟樑的路上歪掉了。那時為了訓練,我的包包裡總帶著零食,卻總被同學一口不剩的吃掉,我不喜歡沒東西吃,這樣的學長姐的霸凌,讓我很不開心。還有那時的老師進到教室,總是在罵人、發洩壓力。我不是一個抗壓性很高的人,在那樣壓力下的環境裡,我沒辦法投資在我想要的學習上,所以我選擇轉學。

但因為原來是體育班,我沒有太多時間跟精力放在課業上面,所以課業落差非常大,課業壓力沒有停止,一直一直的壓上來,我就開始擺爛,擺爛了整整一年,沒有任何的學習。後來媽媽提議自學申請,我第一個想法是「自學不是給自閉症用的嗎?」但因為當時我沒有選擇,就決定試試看,想說應該也不會多慘烈吧。

很多從體制內跳出來的自學生應該都會跟我有一樣的狀況,在自學初期你會不敢出門,因為你會覺得自己是個異端,別人看你的眼光是異樣的:「這小孩怎麼回事?沒有去上課,是翹課嗎?」我了解這個感受,這種痛我也經歷過。

但隨著時間慢慢過去,我漸漸了解,自學並不是件可恥的事,只是選擇了另外一種不同的學習方式,比較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也開始漸漸找到自己的目標定位,以及要學習到什麼東西,我也變得比較有自信。

在自學上軌道後,我就發現自己其實有很多興趣,比如我喜歡攝影、拍片、拍照,還喜歡變魔術。為了記錄變魔術的過程,我開始攝影,接觸魔術之後就覺得,為什麼人類的大腦這麼好騙,就開始研究心理學,覺得這些都非常有趣。

自學之後我也發現,學習是一種自然的衝動與好奇心,這個發現對我幫助我很大。

在自學之前,我會講的英文就是What、why,跟髒話,單字幾乎是背不出來的,但我想學魔術,就在youtube上面找到免費的教學,整天都在看、花很多時間在看影片,中文的影片都看完了,就挑戰看看英文的,聽不懂怎麼辦?因為是影片,可以看他的動作,知道在幹嘛,一直在看影片久了,不自覺地就會了一些詞彙跟文法。

後來我找到一對一的英文老師,我們沒有特定的主題課本,就是出去玩、出去鬼混,但都用英文在溝通,這樣讓我累積了許多。從零到跟外國人流利地溝通、聊天,我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我覺得,從體制中出來的自學生,需要的是周遭人的肯定,父母、家人、同儕各式各樣的力量去幫助、推進及鼓勵,才能慢慢地越過這個障礙,才能有辦法成為一個有目標自信的自學生。

自學生2李仕禧:在藝術的領域,我沒辦法只選擇一個專業

▲國三開始自學的李仕禧15歲就自己完成了一部微電影。目前投入設計、微電影劇本創作等,並且打算到法國留學。盧諭緯攝

相對於其他領域,我對藝術很有興趣與熱情。從小我的腦袋裡總不斷地冒出新奇的點子;喜歡與人聊天、分享,也愛發問。這個喜愛一部分跟家裡環境很有關係,我媽媽是編舞家,我爸是台灣資深的電影導演李祐寧,最有名的作品是「老莫的第二個春天」,家人都很支持我的興趣,也從小就培養我。

從幼兒園開始,除了每天去上學外,我還參加很多課程,比如鋼琴課、舞蹈課。然後還學英文,學唱歌,求學過程時間總是排得很滿。國中之後就覺得有點平衡不太過來,學習有點狀況,一直到國三,我就試試看半天自學,早上去練舞、做自己的創作,下午再去學校,那時候我覺得很不錯。

15歲時,開始自己導、自己演、自己編劇、剪輯、後製,做了一部微電影「A Side View」。我也對繪畫很重視,以前老師在上面上課,我就在下面畫畫,我畫畫很喜歡做視覺效果、對比、反覆、幾何圖象及女人的揣摩上,比如黑對白、中對西,圓的配尖銳的。

上高中時要填志願,因為我學科很爛,我知道不可能唸普通高中,也沒什麼興趣,那就要唸高職,但到底要唸哪個科目?要選美術?還是舞蹈?還是要選表演?我沒有辦法只選一個,所以我就決定選擇自學,這樣就有更多的時間去創作,去看看更多東西,比如我可以看去國內外表演,去參加影展等等。今年我就參加了沖繩芭蕾大賽的個人及團體的創作舞,也參與一些舞團年度公演、兒童劇、還有一些公益演出。

自學後我就有更多時間投入自己想做的事,平常我就做些插畫、平面設計,還成立了個人的youtube 頻道「Sylvia Lee」,目前有三支影片,我也還在持續拍東西,像是沖繩的表演、跟國家音樂廳的巡迴,不久前在松菸的演出,這些我都有拍攝紀錄,到時候都會放在頻道裡面。

未來我打算要去法國唸書,現在也開始學法文。

創作部分,最近我在編寫一個微電影劇本,也打算拍出來,但劇情片我沒有接觸過,所以還要再研究一下,如何用幽默的方式去呈現感官世界。

我覺得,自學之後,外顯和內在更加貼近,能夠更如實地展現自己,這樣的心境轉變是最棒的收穫。


原文請見《親子天下》一樣的生涯選擇:兩名中學自學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