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如何找到想鑽研的領域,怎麼觀察國際趨勢而不跟國際脫節?



讀者:田育瑄

真的很喜歡這個QA講堂(可惜七個月就休站了~哭),和蔡依澄醫師的分享!把握最後機會學習,也同步思考,如果是我要回答這些問題,我會如何言簡意賅地回答?

我們之所以會害怕,是因為我們奴性久了,習慣有人帶、習慣有人告訴我們怎麼去看事情、怎麼去評斷事情。但是,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

總有一天你會變成主治醫師,要獨當一面,對任何新手術,你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跟意見,當然有可能會錯,記得持續接收新知,驗證並調整自己的想法,就行。

我認為年輕人最重要的是「找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設法在三年內,努力去完成。」這件事不需要是學術,也不是學校師長規定你要完成的。有沒有完美的達到目標都沒關係,也就是說失敗也是值得的。

這件事情,真正重要的是,看到自己主動機和實踐的經驗,重要的是過程。我們想看到年輕人的學習動機,想知道他為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所投入的努力。

過去我們經常成敗論英雄,不看過程。但是我們忘記,成或敗經常有其他因素影響,譬如運氣、師長給予的支持等。未來大學招生要納入評估學習歷程檔案的目的,是看見年輕人的學習歷程,紀錄失敗的嘗試。

(Q&A) 如何找到想鑽研的領域→面對醫療不確定性→觀察國際趨勢?

問:請問有哪些方法可以去嘗試,找到自己想鑽研的領域?要怎麼面對醫療不確定性的焦慮?在診所要怎麼觀察國際趨勢而不跟國際脫節?感謝!(29歲 女 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想鑽研的領域


這很簡單,喜歡做什麼、做什麼會開心,就是有熱情的領域。

喜歡逛購物網站,看衣服、買東西,那就逛,並且一邊問自己:為什麼我的中醫診所介紹頁面不能做成這樣呢?為什麼這些購物網站會讓人黏住呢?因為顏色配置和諧嗎?因為給人一種美好生活的感覺嗎?哪些元素可以有這樣的效果?

而我的介紹頁面,能不能用一樣的概念來做,讓大家知道我的專業,很想來診所諮詢我?

喜歡出門露營,那就多去,並且一邊研究:我喜歡戶外活動的原因是什麼?讓我感到開心而且一再出門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喜歡動一動嗎?是因為平常都待室內,戶外活動可以提供更多差異化的生活體驗嗎?是因為可以認識不同的人嗎?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去嗎?

我的中醫就診經驗,能不能打造成這樣?讓患者有差異化的就醫經驗?讓他們感受到像是專家朋友的關心?

這樣做的話,不只能盡量的去享受自己喜歡的事情,藉由深度思考,更能察覺許多細節,回過頭來,幫助自己吃飯用的專業!

觀察國際趨勢


關鍵是,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台灣的教育太強調「正確」,但這世界上其實沒有「正確的」。

所以,中文的資源,我建議《羅輯思維》,也歡迎加入我們一群愛好者,最近新成立的討論區

除了「有種、有趣、有料」的視頻,還有每天微信的 60 秒語音可聽。如果您很介意在手機安裝中國軟件,也可以到這邊來補聽。這可以補足一些我們教育上的盲點與誤區。

另外,《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融合了美國與香港的立場,但又兼顧台灣讀者,是個不錯的期刊,雙週一期,資訊量也不至於太大,我們團隊經討論後,選為目前唯一訂閱的雜誌。這可以讓我們知道世界的重要趨勢。

如果你開車或搭捷運通勤,建議使用手機訂閱 NPR Planet Money,這是個非常受好評的 PodCast,我挑了一集跟醫藥有關的給您試聽:Meet The Drug Dealer Who Helps Addicts Quit,這期在講,毒品、治療毒品的藥物、毒販、醫師處方、藥廠、政府之間的複雜關係。其實,美沙酮就是「不會嗨的海洛因」,但為什麼這東西會由政府找藥廠研發,黑市甚至也賣?這類藥物,背後的資源投注與研發機制,以及後來的經銷機制,都很有趣。

如果開車,建議不要用 iPhone 或 Android 的原生軟體,因為那真的不好操作,太危險了。建議使用 DownCast (iOS) 或 BeyondPod (Android),花點小錢買軟體,方便接受世界知識,當學費,也當買個行車保險。

先學會思考與國際關係的背景,以後聽 BBC Global News時,就能很快的知道國際趨勢的走向。


原文請見《新思維網路講堂》如何找到想鑽研的領域→面對醫療不確定性→觀察國際趨勢?
這裡有需多資源參考:《新思維網路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