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科技雜感: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解方就會不同



作者:田育瑄

有時候我想,真正重要的是「視野」吧
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解方就會不同

科技可以取代人力的例子,例如:
煮飯機器人,可以幫人類煮飯吃
代工機器人,可以取代掉基礎工作,減少人力耗損與成本
寫稿機器人,讓繁雜的文字工作變得輕鬆
個人化學習平台,可以讓學習變的自在又無國界

仔細想想,
但就算是社群媒體,也需要有人說話;
而就算是人工智慧,雖贏了人類,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模組分析,也不知道是否能成功,
這是電腦與網路發明出來以後,慢慢演變的結果
在科技影響下,
人類的生活有變好也有變壞

我不是個科技人,
電腦有時讓我焦躁(而且更沒有早下班)
更花了更多錢跟精神在處理電腦可能發生的問題(比如:忘記密碼)

但是,
電腦也讓我知道外頭有更多機會、用國際化的視野與世界競爭
知道其他國家的青年,27歲時做著什麼樣的事...

它改變了我處理問題的視野,
也引導了我思考切入的角度

最近親子天下出了新刊物,
就是利用網路影響銷出上萬本訂戶好成績
以下是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在親子天下《小行星幼兒誌》創刊前訂戶已破萬的分析:

「在全球紙本雜誌遭逢景氣低迷,以及幼兒雜誌紅海競爭的當下,《小行星幼兒誌》能在創刊前夕就逆勢成長創造破萬的訂閱佳績,主要原因來自新世代年輕父母對於幼兒早期教育、親子共讀的重視。

另一方面,不同於過去的通路銷售模式:產品要上市之後才去碰撞並找到自己的讀者,《親子天下》則是透過雜誌、網路媒體與實體活動,長期經營分齡的父母讀者,從讀者的不滿足出發,設計符合讀者需求、幫助讀者解決問題的產品。

這或許證明了網路時代不必然預告著紙本的消失,而是必須要顛覆傳統「先做產品,再做行銷,然後才有客戶」的線性模式,將其轉化為「先掌握讀者和用戶,再為讀者客製產品」的策略規劃。」

有趣的是,連科技人自己都有可能被取代了,
(看IBM、穿戴智能手表Pebble裁員狀況...)
像金融Fintech、媒體業也早已產生機器與人力的革命...

與其擔心自己很有興趣的教育媒體產業
不如趁這個時候好好想清楚:

  1. 自己的定位、強項
  2. 先掌握讀者和用戶,再為讀者客製產品:看到問題後,先分析根本問題,確認後再規劃如何有策略迎接變化、如何共學、如何藉由工具幫助不同的群體學得更好
  3. 深度思考,分齡分眾:更全面思考目標對象與身邊的人的互動關係,創造出串聯強化定位的產品

這是為了解決不要跟著大眾的嘴巴隨波逐流、更能堅定腳步
解決根本問題的長期作法
直到你的目標對象都達到這個目標以後,
你才能說沒有市場需求吧~

目前想到的方式是:

  1. 緊盯一件事,寫大人的學習本從小處著手,給那些不放棄自己,想要持續瞭解自己的大人,立定目標,開始寫作、學習計畫,定期寫作、創作與分享。
  2. 解決最重要的問題骨牌效應=目標立定X時間訂出,這星期妳做哪件事以後,其他每件事就會變得比較容易?或者不必做?以不同類別的主題人物形象(例如:畫畫人、寫作人、Coding人、管理人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愛讀的書、愛做的事、愛聽的播客,搭配讀書會導讀,開共學書單,分享文摘、作品與心得。
  3. 具體寫出步驟,說個好故事學一件新事情,寫或拍或錄自己的故事分享出去~每個人都能夠影響別人,也需要溫暖與支持,不論是貧窮還是富足,都有自己軟弱的部分,唯有真實的擁抱他,放開才有可能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