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田育瑄
閱讀完《親子天下:不補習,也能第一名的讀書方法》後,覺得薑是老的辣,每每看完許芳菊總主筆的書、文章、採訪等,都有深深的震撼與感動,又柔軟又有重點,很像媽媽在耳邊絮語,好喜歡她的文字,也想變得和她一樣溫暖精煉。
對現在的我而言,成功已不再是考上哈佛或是北一女(是的,那曾是我的目標之一,哈!),而是發現他們的「紀律」、「學習方法」與「習慣」都很規律,這是值得學習的。
今年給自己訂的目標是:能用不同媒介(影音、影像、文字)呈現一個入心坎的好故事;除了要閱讀相關文章,也要邊寫、邊動手做、邊學習;感謝媽媽養成我從小閱讀這個好習慣,閱讀很長一段時間,也越來越了解如何和自己相處,或許不擅言詞,但現在溝通的管道如此多元,相信還是有其發聲與聆聽的交流管道,繼續踏在研究、寫作、閱讀、學習的路上,把握當下,珍惜每個日子,如王月老師說的:「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也就不虛此行」。
以下是《不補習,也能第一名的讀書方法》一文摘錄:
全文請見:http://goo.gl/lu2nXC
教養心法1:讀書經驗的「技術轉移」
小三之前的陪伴,主要是觀念跟讀書方法的灌輸。我重視的是過程,而且很有意識的「技術轉移」我的讀書經驗給他們。
★小三學習讀書訣竅:抓出大架構,對照、比較、思考、提問
到了小學三、四年級,我就跟我女兒說,從現在開始,她要懂得自己讀書。很多小孩參考書拿來就照著條列一直背,沒有去思考問題。閱讀能力很重要,要理解內容、還要理出內容的架構。我教女兒要抓重點,要從內容中去問問題,要順讀也要會反讀,而且要穿插比較。
我會示範一些讀書方法,例如,在社會某一章讀到一九○○年發生了一些事情;過了幾章,又提到一九○○年發生了另一些事情。這其中應該有些關聯,我就會引導我女兒去看,為什麼同一時間發生這麼多不同的事情,我會跟她解釋這整個時代一些重要的觀念、背景。
我跟她講,現在你知道這兩件事情是相關的,但分散在課本不同的地方,例如一個寫在十二頁,一個寫在二八頁。我就要求她在第十二頁的地方,也寫上二八頁,在二八頁的時候,也把十二頁寫在旁邊,這樣每次讀書的時候,就知道去對照。
教養心法2:先緊後鬆,陪讀有方法:
孩子幼稚園時,我帶他們上各種好玩的活動,並沒有要他們去背誦或學習什麼,但讓他們玩很多。上小學以後,我認為小一很重要,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所以從小一開始,我盯得非常緊。
★小一、小二培養讀書習慣
他們讀的私立小學是全天班。小學一、二年級晚餐過後第一件事情,我就要孩子拿出聯絡簿,看看今天有哪些功課。我會引導他們在精神比較好的時候,先做難的功課,其他像是剪剪貼貼、查資料這類比較輕鬆的功課,就放到後面。
我就坐在他們身邊,陪他們念書、寫作業;完成後,盯他們檢查或複習,確定每天的計畫都要實行。當他們有困難時,我會立刻協助他們找出解決的方法,比方說查字典或找參考書。
休息的時候,就各自歇息,幾分鐘再回來一起做。小一、小二盯很緊,就是為了養成習慣,習慣了,他們就會這樣去做。
★練習做計畫表
等他們比較上軌道之後,我就會教他們做計畫表。現在孩子都很忙,除了學校,還有才藝課的功課,時間的利用就很重要。剛開始我帶著他們做計畫表,哪天他們功課比較少,就可以把才藝的功課放進來,以週為單位把這些才藝功課做完。如果每天功課都很多,就用週末把才藝功課完成,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有時間概念。
★考試前一週,規劃段考複習計畫
除了平常做計畫表,我也教他們設計段考複習表。段考前一個星期,是衝刺期,這星期所有的作息都要調整。我設計的段考複習表,表格橫軸是分課分段的考試範圍,縱軸是科目,每科下面分課本、評量、習作和考卷等。
這份表單可以給孩子一些整體的概念。期末考的時候,再拿出這張表就會知道,他們在第一次段考時,有哪些沒有讀好,就在這部分做個記號,期末考時就特別加強。
這個段考計畫表做到四年級以後,我就不再管了。他們會自己做,貼在衣櫃上,自己複習。
另外,我會幫他們準備很多講義夾跟透明文件夾,教他們收納歸檔。我用標籤標示,孩子把發回來的大小考卷和段考考卷依順序收入。考試前拿出該科的夾子,曾錯過的或不會做的題目一目了然,對考試前的複習很有幫助。
我希望孩子了解到只要平常按部就班的念書,不需要熬夜讀書。
我常笑說,我女兒磚塊砌得很好,就很穩,磚塊可以一直砌上去;相對的,我兒子砌的磚就有很多洞,常要回頭一直補洞。我女兒磚砌得好,讀起書來就很輕鬆。
★學習記筆記,訓練專注與抓重點
另外,我教孩子記筆記。我要他們把在課堂上聽到的重點記下來,或寫在課本上,主要是讓他們練習很專心的聽課,練習抓重點。邊聽邊寫,記多少算多少,但不能為了記筆記而錯過老師的授課內容。一開始她也只能記短短幾行,慢慢就摸出竅門了。
這些讀書方法的培養,我都在他們小學四年級前就訓練完畢。之後我就跟他們講,讀書是自己的事,接下來若有問題,他們要練習找老師或問同學,先練習自己解決問題。如果真的不能解決,可以向我求救,我一定會跟他們一起想辦法。
教養心法3:先了解孩子,再決定要不要補習,怎麼補(這點跟我媽咪一樣!)
孩子上國中的時候,當他們來告訴我班上○○○都去補習了,我也會怕。而且大家都是補在前面,都是先修班。但我的觀念很清楚,孩子的時間就這麼多,當你選擇做這樣,就沒時間做那樣。而且現在的補習班,一去就要三小時,很多時間都是浪費的。我覺得補習並不適合所有的小孩,當你覺得不足再去補,才知道需要什麼,如果補在前面會讓你模糊焦點。
因為我女兒在小學的表現是好的,所以我們講好上了國中就先自己試試看。如果覺得都聽不懂,再來想要怎麼補強,是要請家教;還是上補習班。
我兒子也沒補習,後來是請家教老師,三、五個小孩一起上,是小班制。為什麼我讓兒子去家教班?因為我發現男孩子的自制力、執行力比較差,需要有人給他提示跟環境,還要有人可以一起討論。家教班也比較有效率,上課就一個半鐘頭,不像在補習班,一坐就三個鐘頭。
我認為除非有特殊需求,例如要考資優班、要去競賽,需要特別訓練;或是有些孩子能力很強,學校的東西不夠,可以去補習班學更深的。另外就是運氣很差,碰到很糟的老師,那也可能需要去補習。但不要看人家小孩補什麼,你就帶孩子也去補。
教養心法4:目標是「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現」,而不是第一名
我過去讀書的動力都是因為我可以考一百分、我可以考第一名,這種成就感可以帶給我快樂,但這種成就感不夠扎實。若是只靠這種成就感帶來快樂,變成永遠都要去追求第一名。很多在國中第一名的孩子,來到建中、北一女,跟人家一比,不行了,就挫折得不得了,這就是對自我認知的錯誤期待。
我自己走過一輪了,所以很清楚,當你覺得自己很棒的時候,其實永遠都會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競爭是一直一直往上走的。所以要有一種態度,就是要永遠樂觀面對,也要知道當我再怎麼努力也只能到此為止時,我要去面對它、承認它,快樂的接受它,然後就自己的條件去做出最好的結果。
我鼓勵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現」。我教導孩子的觀念是:不能把不喜歡念書當做藉口,但努力過後發現不善於讀書,是可以接受,也必須坦然面對的。
因為我自己有這些經驗,孩子每到下一個階段的時候,我都會跟他們談這些事情,預告這些事情。我跟他們說,我相信你們很有能力,可是有些時候即使你很有能力,你也不一定做的到。
讀書還是屬於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事,到了職場,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每個人的天分、才能就是不公平的,你要面對這個現實,在上天給你的條件中,去做最大的努力;這就是我從小到大讓他們了解的。
大家以為我教孩子讀很多書,其實不是,我是跟他們溝通很多觀念。所以他們在每一個階段,都可以心平氣和的去面對很多變化,而不會意外的受到傷害。
我不是一個包容孩子可以隨便犯錯或縱容他們的軟墊,但我絕對是他們可以倚靠的柱子。我讓孩子學會堅強,但在他需要的時候,我不會讓他倒下,我會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