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育瑄
法國在巴黎氣候峰會召開期間,全國仍處於警戒狀態,然而,法國人並沒有放棄這個讓世界聽見他們聲音的機會,雖然政府下令禁止任何遊行活動,但他們仍用手牽起一道道人牆,並號召大眾在巴黎共和廣場擺上一雙雙的鞋子,向各國首長呼籲全球暖化的迫切危機。
場景彷彿回到今年初在《查理周刊》槍擊事件發生後,法國社會自發性串聯起的「我是查理」活動,除了反恐,其中更強調: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維護你說話的權利;這就表明言論自由在法國被視為不可被剝奪的權利,無論身處什麼環境,仍要堅持發聲。
今年著實是不太平靜的一年,除了巴黎多起恐怖攻擊,敘利亞也因為爆發內戰湧現奔逃至歐洲大陸的難民潮,然而各國排外的心態與政策,也讓難民重建家園之路更顯艱辛;除了歐洲之外,全美 31 州州長更聯署拒絕接受敘利亞的難民,而許多移入國的人民擔心社會資源將被濫用,紛紛表示:如果這些難民和移民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威脅怎麼辦?如果他們搶走我們的工作怎麼辦?
勇於爭取你所相信的價值
事實上,許多外來移民對移入國社會都具有一定的貢獻,根據《經濟學人》研究數據指出,像是許多遷居英國的移民,無論他們來自何方,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的平均支出成本幾乎為零,某種程度對社會階級向上流動和生產力供輸都有正面的助益。
身為英國及黎巴嫩人權律師,也是喬治克隆尼妻子的艾瑪·阿拉穆丁就是其中一例;出生在黎巴嫩的她,兩歲的時候因為戰亂舉家遷往英國,長大後,艾瑪獲得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就讀法律,畢業後便前往美國紐約大學攻讀法學碩士;學成後以擔任人權律師為其畢生志業;近日她更加入全球人權組織《100 Lives》提供獎學金資助黎巴嫩女青年就學,今年 37 歲的她,美麗與知性兼具,已經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標竿人物之一。
同樣在美國,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蘋果電腦的創辦人──史帝夫‧賈伯斯,本身其實是敘利亞移民後裔的他,不只對美國經濟,更對全球資訊科技發展做出莫大貢獻;《賈伯斯傳》一書指出,賈伯斯的原生父親當年因為遭受政治迫害,進而遠渡重洋來到美國,落腳於紐約後,先後畢業於哥倫比亞和威斯康辛大學,並獲獎學金攻讀經濟政治博士,他每天認真工作,和一位美國女孩墜入愛河並懷孕生下史帝夫,最後卻因為女孩父親觀念保守而分開,而史帝夫也因為後來養父的關係,才轉而改姓為我們所熟知的賈伯斯。
綜觀歷史,人類過去發生類似的大規模遷徙並非首例,但我們卻從來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看到眼下發生的諸多情況,不禁會感到歷史又再度重演;西元 1957 年冷戰鐵幕的年代,當東德人試圖逃到西德時,為了追求自由的人們,被亂槍掃射、命喪黃泉,如此殘暴的行為而今又再次發生,終究令人不勝唏噓。
大人是孩子了解世界的窗口
幾天前朋友與我分享一個來自英國巴斯的五歲小男孩的故事,那個小男孩平常非常喜歡觀賞新聞節目,當螢幕傳來敘利亞發生戰亂導致許多人顛沛流離、無家可歸的消息時,他的母親便跟他說:「英國是安全的地方,敘利亞難民之所以逃離家園,也是為了追求更好、更平安的生活而努力」。
他手繪了一封信給聖誕老公公說:「聖誕老公公,我希望把我的禮物送給一無所有的敘利亞小朋友。」隔天,他和同學在班上問老師,能否讓敘利亞的小朋友們轉學到他們班上,老師讓全班投票表決,所有孩子都舉手贊成,收到禮物的敘利亞小朋友不但感到非常開心,他們的父母也寫信給小男孩,感謝他胸懷無盡的善念。
只有愛,才能帶來改變,一個有能力愛人、愛世界的孩子,能同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學習去了解與關懷生活周遭的社群和世界,用感官,而不只是用理性去辨別快樂和憤怒的差異,我們必須開始用尊重的態度對待世上每一個人,即使無條件的愛非常困難,但是我們必須這麼做,「與人為善」就是改變世界的契機。
刊登於《換日線》:用「鞋子」和「禮物」向世界發聲──2016年,願愛能跨越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