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銅牌教練蔡溫義,「撐起」金牌選手許淑淨

圖片來源:鄒保祥

作者:賓靜蓀

舉重練習單調、枯燥,沒有對手、不需同伴,面對的就是一根十五公斤的槓鈴。許淑淨把槓鈴連續舉起三次、放下,坐回椅子休息,記錄在專屬的練習簿上。然後五、十、二十公斤的加鐵片、再舉起、放下、記錄……每一次都很專注。因為她把每次單調的練習當成比賽。

舉重界的「台灣之光」許淑淨,參加2016年里約奧運女子53公斤級賽事,繳出抓舉100公斤、挺舉112公斤,以總和212公斤,拿下金牌,也是台灣本屆奧運首面獎牌。

高雄左營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在仁川亞運過後顯得空蕩蕩。下午三點半,十幾位舉重選手陸續進入舉重訓練室,包括贏得亞運金牌的許淑淨。

舉重練習單調、枯燥,沒有對手、不需同伴,面對的就是一根十五公斤的槓鈴。許淑淨把槓鈴連續舉起三次、放下,坐回椅子休息,記錄在專屬的練習簿上。然後五、十、二十公斤的加鐵片、再舉起、放下、記錄......每一次都很專注。因為她把每次單調的練習當成比賽。

舉重以舉起槓鈴的那幾秒鐘論成敗,往往累積了台下十年工。許淑淨能拿下奧運銀牌、亞運金牌,靠的就是苦練。很難想像,中等個頭、五十三公斤的許淑淨,憑著熱情和意志力,每天練習舉起的總重量,竟超過十五噸。

許淑淨講話聲音低沈,笑起來靦腆真誠,跟「女大力士」的成就一點都不相配。但她長繭、破皮、指關節粗腫的雙手,則是她日復一日刻畫出的「舉重的榮耀」。

從一個八年級開始練舉重的雲林崙背鄉下囝仔,今年二十三歲的許淑淨已經有大將之風,不只打破世界紀錄,在心理上也日漸成熟。

這個剛剛破了舉重世界紀錄的選手,在背後有一個推手,就是她的教練蔡溫義。蔡溫義也曾經是風靡一時的「台灣之光」。在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贏得男子六十公斤級舉重銅牌,是僅次於楊傳廣、紀政,在奧運奪牌的第三位台灣選手,蔡溫義深諳舉重比賽的眉角。

「大比賽的臨場抗壓性很重要,」除了技巧,他特別訓練許淑淨的膽量。蔡溫義更帶她去墳場、急診室、火葬場,看盡人生悲情、恐怖的最高級;鼓勵許淑淨去演講,訓練她面對廣大觀眾沉著、不緊張。

蔡溫義在過去七年,全力栽培許淑淨,了解她每一個呼吸、習慣、大小傷,照顧她的感情、家庭、學業、未來,甚至替她出學費貸款、出國零用金等,「和她相處的時間比和我自己女兒還多,」蔡溫義幾乎是許淑淨的「第二個爸爸」。

許淑淨的成就也可歸功於對「第二個爸爸」的完全信賴。

跑體育新聞二十多年、前《聯合報》資深體育記者馬鈺龍觀察,許淑淨本身具備成功運動員的特質,加上她對蔡溫義完全的信任,「把所有生活都交給教練,並且服從教練指示,在大比賽尤其重要。」

現在,銅牌教練和金牌選手這對師徒,共同將目標放在二○一六年巴西奧運。就缺一面奧運金牌了,這不只是蔡溫義和許淑淨的期待,也是全台灣人的期望。

Q請描述一下仁川亞運你挺舉一百三十二公斤,破了自己、台灣紀錄的那個當下?

許淑淨(以下簡稱「許」):我舉的時候,並不知道要舉多重,都是教練寫的。我相信教練,他講,我就去做。挺舉第二把一百二十七公斤,第三把應該多一點,我只知道要跟對手舉一樣重,大概一百三十多公斤,但不知道確定數字。剛舉的那剎那,並沒有覺得特別重。後來才知道自己破了紀錄。

Q你不知道自己要舉多重?

蔡溫義(以下簡稱「蔡」):小比賽會讓她知道,但大比賽她就要信任教練。我說這把要定輸贏,上了就是你的。她上台去,要最大的專注力,她不知道我要加多重,她知道只會壓力更大,因為沒舉過,要怎麼辦?

舉重就是決勝在拿起槓鈴的那一瞬間。因為她能完全信賴我,知道教練了解我。一百三十二公斤是我下達的,包括後台做操節奏(配合她當時的體力、體重,現場溫度)、時間點都是我在拿捏,要讓她發揮最大極限出來。

比賽時,大會唱名選手出場,一分鐘內槓鈴要離開舉重台。她走出去時,心跳約一百四十下,跟平常訓練時差不多,穩定性、專注力最好, 但她舉起的一剎那,心跳會衝到近兩百下,挺舉的話,還會超過兩百下。那是興奮,是舉重的特性,幾秒鐘而已。然後利用放鬆、呼吸,幾秒鐘內再降回來。

優質選手要當自己的教練。我可以給她建議,提醒她要注意什麼,但動作是她一個人在做,選手就是自己最好的教練,這是平常訓練就在做的。

Q許淑淨平常做哪些練習?

許:每天下午、隔天晚上都有舉重練習,還有其他肌力練習。每次練習我都把它當成比賽一樣。每天都要練到體力都消耗完,才是我要的訓練。

但訓練不是只有每天三小時,剩下二十一小時如果沒有管理好,三小時的汗都白流了。教練也要我們每天都做好健康管理。

體重每天量好幾次,起床、用餐前後、練習前後、睡前都要記錄下來。平常不會想吃東西,我通常可以吃到五十五公斤,用五十五公斤的體重去練習。賽前一週再瞬間降體重,這樣就不會失去力量。如果用五十三公斤去練,教練會生氣,因為你少了兩公斤的力量。

睡眠也要記錄,每天要寫睡幾小時。賽前有時想比較多,會有點影響,頭腦想事情就容易翻來翻去。

蔡:舉重按體重分級,體重必須精打細算,每天吃的食物都是營養師安排,每位選手都有個別規劃,配合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是科學化的健康管理,絕非土法煉鋼。

我讀過運動教練研究所,知道優秀選手要有怎樣的管理。中國女子舉重選手從六萬人中挑選,他們是軍事化管理,每面奧運金牌要花五億台幣運動經費。但我們是在一百多位選手中篩選出幾位,台灣孩子都是喜愛舉重才來,訓練完全不強求。要贏過那些國家,我們必須訓練選手自我要求、自我管理。

大家都看到許淑淨比賽風光,但你看她生活,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手長繭、破皮、流血都還在練,若四肢、內臟機能受傷,要如何修復,就看她的抗壓性有多強。

許淑淨在頒獎台上接受觀眾歡呼,左為銀牌哈薩克女將趙常玲

Q抗壓性怎麼訓練?

蔡:大比賽時的心理層面很重要。不能受到觀眾、高台、燈光、掌聲、喊聲的影響,要能專注技術和動作,就看你有沒有膽量。

剛開始她就是個很正常的女孩,我訓練她的膽量,晚上帶她到墳場講故事,去急診室看送進來開放性骨折的病人,也去過火葬場的焚化爐,看悲情、恐怖的狀況。這樣她站上比賽台,就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人生不過如此。

許:沒有在墳場講故事啦!只是到那裡看看,心裡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教練也叫我去演講,拿起麥克風站上台去對很多人演講,目的是訓練我的專注度,不會因為很多人站在前面,什麼話都講不出來。更替我報名國訓中心的英文演講比賽,我就把英文故事背下來,然後對著大家說。

我以前不太會講話,遇見麥克風就忘記下一句要講什麼。經過教練的訓練,現在已經不會了。

蔡:她是不可多得的選手,遇強則強。遇到大場面可以舉出平常舉不出的。比賽時體重有下降,但還是能呈現出超過她自己的能量。

Q為何喜歡舉重?

許:我就愛這個啊!國中本來是籃球校隊,但後來球隊解散不能繼續比賽,看到老師吳奇宸(編按:原為舉重選手)在練舉重,感覺很厲害,體重那麼輕,可以舉那麼重,覺得這樣很了不起,我也想試試。後來就跟著老師練習。

高中到高雄接受教練鍾永吉指導,教練退休後轉學到文山高中。那時剛離家,晚上常常想家會哭,還會偷跑回家。現在比較獨立了。

蔡:許淑淨有練舉重的天分。包括她肌力和爆發力、持久力相關的紅白肌,和跑馬拉松、百米的絕對不一樣。這就是天分,她心理穩定也是天分。

生活環境也讓她有不同的特質。她伯伯、叔叔都生兒子,家族只有她一個女孩子,從小就跟七、八個男生一起玩,養成許多男生的行為,跌倒如果哭,哥哥、弟弟就不跟她玩,她愈來愈勇敢,也培養出不服輸的性格,男孩做到的她也要做到!

這是她的童年,我從家庭訪問中得到的,某方面我可能比她爸爸還了解她。

Q家人本來反對你舉重,現在成為大粉絲,怎麼說服?

許:家人原本反對,因為怕練了舉重會影響發育,會變得像男生一樣。所以,我只好在學校偷偷練習,但爸爸知道後很生氣,那時我們關係不好。後來我寫紙條給他們,保證不會學壞,而且會全力以赴。我第一次參加比賽,就拿到全國青少年第四名。從此爸爸就不反對了。現在他們也習慣我手會長繭、會受傷,我告訴他們會去看醫生、自己處理,讓他們放心。

九月二十五日從仁川回來後,我們立刻開始練習,因為十一月要去哈薩克比賽。十月初去了總統府後,我坐高鐵去嘉義,有人載我回雲林老家,這是我回國後第一次有機會回家。我把獎牌送給爸爸,但只待了三、四個小時,教練又載我回來。

等到世界盃比完,之後就沒有比賽了,那時不會那麼緊繃,可以好好回家陪家人。練舉重最快樂的時候,就是有家人陪伴,默默支持,教練他們全心全意付出,讓我一路上沒有後顧之憂。

蔡:許淑淨很重感情,跟家人關係很好,家庭有沒有支持,會影響未來。她跟爸爸感情很好,默契也好,爸爸講的她都聽進去,媽媽講的打一點折扣。家人後來同意她接受訓練,每場比賽都來看她的進步、成長,無形中就是一種關心、鼓勵。現在她家鄉全村的人,比賽時都到她家看電視,她爸爸也很驕傲。這次回國,鄉親包下兩部遊覽車去機場接她,給她很大的鼓勵。



Q有沒有想過練舉重的代價這麼大?

許:沒有,以前並不知道要練成這樣,現在反而習慣了。中心過年只放兩天假,大年初一就開始練習。家人有時會來看我,但通常是電話聯絡,他們知道我的作息時間,只有中午吃飯時間、晚餐時間會打給我,所以,我手機都不會有未接來電。我們也會用Line、Skype通話。我平常喜歡打籃球、釣蝦,和一般人相同。在中心很少有機會跟朋友聯絡,我很希望休息時可以跟朋友出去玩。

蔡:一、兩個月回家一次,一次幾小時,在中心比當兵嚴苛。但她不貪玩,耐力和意志力都很驚人,自我要求很高,每天練,甚至假日也留在中心做重量訓練和慢跑。怕影響她的體力,我要求她不能做太耗體能的休閒活動,她也都遵守。

許淑淨剛開始練舉重時就這樣做,不是現在為比賽才加強的,她以前每天晚上含淚睡覺,現在叫她回去都不回去。

成功的背影很辛酸,她已經深刻理解了,辛酸也好,嚴苛、殘忍也好,她知道都會跟成績成正比。

許:最挫折是受傷的時候。這一、兩年比較常受傷,因為舉更重,比較容易不舒服。高中時好像都不會受傷,我想是重量的關係。這很矛盾,又要練重,又要讓自己不能受傷。過去兩年斷斷續續,好了練一陣子又哪裡痛。

最嚴重就是大腿拉傷,要休息很久。而受傷時不能練習,肌力一定會退步,只能用沒受傷的上半身去練,來補強。等康復了,上半身、下半身都可以練到。

蔡:優質選手最擔心的就是受傷,成績無法進步,是個瓶頸,要靠休息恢復個人的健康,又要訓練到最極致。

許淑淨有好多小傷,有專屬防護員來照顧她。所以我要她去念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一個好選手必須要走過這段,不是你喜歡與否,而是你必須走過這關,要當好選手、好教練就要具備這些醫學常識。

Q你很信賴教練?

許:我從高二開始跟著教練,他跟爸爸差不多,會幫我處理一些事,關心我的所有,我感冒他很擔心。去亞運前,爸爸開刀在加護病房靜養,教練開車送我去看他。我擔心爸爸,比賽前三週,每週都搭高鐵去看他,當天來回。只有賽前一週感冒沒去,因為要比賽了,家人要我好好休息、準備。

跟教練說未來,他叫我去念運動醫學研究所,跟運動營養、傷害相關,說以後不是舉重教練就是老師。可是我不想當老師,我只想有個穩定的工作。會想教舉重,但舉重很少人學,不好招生,教舉重是一定的,但不要當老師。

Q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教練?

蔡:教練要給選手一種「萬能」的感覺,每一項選手的問題,教練都能解決,食衣住行、學業、感情、家庭問題、未來......包羅萬象,這些都會影響選手。我們對彼此的信賴度就是平常一點一滴建立起的。

一位成功的教練,第一要認真,跟當選手時一樣;第二必須歷盡滄桑、受盡折磨,才能在專業中更上一層樓。成功背後的陰影都很坎坷,是折磨出來的。

我曾受過很多考驗和折磨。曾經,我指導的選手,藥檢測出有陽性反應。是我忽略健康管理,沒有好好輔導教育她,責任在我,我要面對國家的處置,那時我自己也教不下去了,離開舉重界幾年。後來我去讀運動教練研究所,所以我現在會特別強調健康管理。

我告訴許淑淨,除了舉重這行的專業,你必須把學科、外語能力顧好,以後不管做行政、教練、老師、去公家機關,或自己做生意,都必須有這些基礎,一步一腳印才有未來。我走過的路我知道。現在打好基礎,就沒有後顧之憂。

Q下個目標瞄準二○一六年巴西奧運?

許:奧運金牌是目標,大家要努力,不是要得金牌就有金牌。上屆奧運冠軍哈薩克的趙常玲,儘管我成績已經超過她,但她年紀比我小,她也會進步,還有奧運第三名摩爾多瓦的克里斯蒂娜‧艾娃(Cristina Iovu),我贏她體重而已。這些都是我最強的對手。

蔡:二○一六年巴西奧運金牌,不是一個期待,是我們兩人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成就。我曾拿過世界銅牌,除了做成功選手外,我也希望做一個最難挑戰的成功教練。

奧運得獎的選手,教出另一位奧運得獎者,台灣我是第一個。我喜歡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我有使命感,必須把國家教給我的,傳給下一代,這是回饋。

許淑淨
年紀:23歲
學歷: 正修科大運動健康與管理系畢業、現就讀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
得獎: 2012年倫敦奧運53公斤量級舉重銀牌、2014年仁川亞運53公斤量級舉重金牌

蔡溫義
年紀:58歲
學歷: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畢業
得獎:1984年洛杉磯奧運60公斤量級舉重銅牌


原文請見《親子天下》銅牌教練蔡溫義,「撐起」金牌選手許淑淨

---------舉重教練蔡溫義的故事----------

圖片來源:鄒保祥

蔡溫義

舉重教練。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獲得男子舉重六十公斤量級銅牌。
後轉向教練發展,培養出多位女子舉重好手。

一九八四年我參加洛杉磯奧運,那時沒人看好舉重項目。我出賽那天,正好遇到中華棒球隊出賽,大家都跑去觀戰。我默默成為台灣第三個在奧運得牌的選手,而且是舉重界第一面獎牌,回到台灣很風光。在運動界有個說法,好選手不一定是好教練,但我就立下大志,要做一個好教練,把專業回饋給國家。我後來訓練的選手,替國家贏得一百面以上的國際錦標賽獎牌。

但二○○○年踢到鐵板。我指導的選手藥檢測出有陽性反應。那時大家的智慧不夠,處理得不好,我要面對國家的處置,再也教不下去了,我就看破紅塵,和人合夥標到在寮國修高速公路的工程,離開台灣,去了寮國五年,想換個跑道。

那時寮國很落後,四月下梅雨到十月,夏天熱到三十七、八度,我們在原始林搭帳篷,住在裡面,道路開通兩公里,就搬兩公里,沒水沒電,買水要開車半小時才有店面。
那五年我好像自我放逐,所有體育節目我都不看,看了會傷心,每天含淚、含恨,覺得自己為國家做了那麼多,最後還是被遺忘。

整整五年,我只回台灣兩個星期。兩個女兒已經上小學,都交給我老婆,她一手撐起全部的事情,那時她還說,再不回來就要跟我離婚。但我還是沒回來。


後來,我想開了,國家不可能承認錯誤,教練就要吞下去。當時體總會長勸我回來當教練,講了一個晚上,他肯定我帶得很好,我就答應了。剛回來時,人家都不要我,找不到專任教練的工作,我只好做義工,想說忍耐一下,那時開始帶許淑淨。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要盡本分,做什麼就應該要像什麼。

熬過寮國這段磨練,把我塑造成了一個更有毅力的人。我相信一個人要成功一定要努力,並開始把目標放在做出更有意義的事,挑戰不可能的任務:奧運銅牌教練,要訓練出拿奧運金牌的選手。我也更能同理選手的需要,並深刻檢討訓練方法,不再土法煉鋼,強調科學化的管理。

今天跟著我的選手只有三個,都是世界冠軍,十六歲的江念欣是南京青奧冠軍,林子琦和許淑淨分別拿到不同量級亞運冠軍(編按:許已獲2016年里約奧運女子53公斤級舉重金牌),而且都破世界紀錄。以前,我們要到中國去訓練,現在變成中國選手要送來台灣訓練。

我四十三歲時念體育教練研究所,現在五十八歲,希望我們在二○一六年奧運大滿貫,這是大家的願望,拿到奧運金牌時才要開始想退休。


閱讀更多《親子天下》蔡溫義:五年放逐,磨成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