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

一根吸管背後的「塑食」文化:新加坡的漫長環保路

Photo illustration by Slate. Photos by Getty Images.

田育瑄/踹妞Try New!  3.2K

本文刊登於《換日線》一根吸管背後的「塑食」文化:新加坡的漫長環保路

早上去便利超商買杯咖啡,店員主動告知這個月開始不提供吸管,7 月初去吃肯德基,準備要喝套餐的可口可樂時,原本在店裡吸管都會放在醬料附近供顧客自由拿取,現在卻發現到處都找不到吸管,去櫃檯詢問才發現,從 7 月 1 號開始,店家不再提供塑膠吸管。
在冰飲盛行的國家,像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幾乎可以看到人手一杯飲料,尤其最近手搖飲料在許多國家開始開枝散葉,這種一次性使用的塑膠吸管,不僅對海洋生物的居住地造成傷害,習以為常的「塑食文化」,才是地球真正的負擔。
「塑食文化」難以逆轉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統計,全球每年約有近千萬公噸塑膠流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把一輛垃圾車的塑膠倒進海裡,以致海洋生物誤食或受困於塑膠廢棄物,預估至 2050 年海洋中的塑膠重量可能超過魚類,而塑膠垃圾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 130 億美元;其中,回收困難的塑膠吸管,雖僅占全球塑膠垃圾 4%,但也有 2 千公噸進入大海,統計也指出,像是台灣光一年就使用了 30 億支塑膠吸管。
在速食文化影響下,成本低、易複製的「塑食」顯然是難以逆轉的趨勢,用免洗筷、免洗杯、免洗碗盤等,早就令台灣人習以為常。在此文化下影響的範圍很廣,比如說,使用手機時我們只會感受到網路、即時通訊等等的方便,而不會聯想到因過量使用,而可能導致的高度近視、散光、乾眼症等眼疾提早報到;然而,我們只能想辦法預防眼疾,而不是因為眼疾的產生,而全面禁止使用3C 產品,反而應該要去思考為什麼手機如何提升我們的生活?有沒有其他替代或搭配方案?這就像喝手搖飲料,使用一次性的塑膠吸管與塑膠杯,明明價格並沒有非常便宜,為什麼就是想來一杯?
這種「想要」從何而來?
其實早在十年多前,珍珠奶茶這類的手搖飲料店曾試圖拓展到東南亞國家像是馬來西亞,但是當時並沒有推廣成功,一點也不流行,在新馬等地,大多看到的都是本地賣的茶飲,像是奶茶、咖啡 O(黑咖啡)、檸檬紅茶等,但是現在像是貢茶、一芳、LiHO里喝茶、鹿角巷、Tealive 等手搖飲料店大舉進駐,走在路上隨時可見人手一杯。在新加坡,一杯珍珠奶茶平均要價 6 元新幣(約台幣136元)、馬來西亞 8.5 馬幣(約台幣 65元),以當地消費水平而言,算是價格略貴,但年輕族群與一般上班族尤其偏愛。
我才發現,這一代的我們因為常加班到 8、9 點,不僅沒有時間回家煮飯,體力透支也只想飽餐一頓,這時候高熱量的手搖飲料常常被視為正餐的「替代品」,不少人選擇用手搖飲果腹。這種「速食」文化不只影響到身體健康,更是推動環保的一大阻礙。
海洋中的塑膠汙染不該是生物見到的景色。圖/Shutterstock
傳播嚴肅環保議題,還是要靠「包裝」
想要解決環保的問題,不少專家認為要從「教育」著手,但我認為應該要搭配「流行」著手,才能快速複製,因為速食文化的流行就是靠「包裝」與「快速複製」才能迅速傳播,要解決塑料問題已刻不容緩。
像是 2014 年為了引起人們對漸凍人關注與募款的「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就是最佳的參考案例:透過簡單的任務、在名人與網紅等意見領袖的響應下快速複製,短短四週內,為美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或稱運動神經元疾病)協會籌得超過 8850 萬美元的捐款,也喚起更多人認識漸凍症,以及關心漸凍患者的需要。
不一樣的吸管材質,就能更環保嗎?
另外,近幾年雖然市面上也有金屬材質、竹製、紙製等材質的環保吸管,但目前仍不普及,原因就在使用上的缺點難以克服:像是金屬材質吸管雖然耐用度高到可當傳家寶,但不便於清洗;竹製吸管容易發霉,也不好分解;紙製的吸管用了半小時,材質就開始發軟,而且紙質還會改變飲料的風味,可說是問題連連,根據致力於製作出可分解只吸管的組織 Aardvark Straws指出,回收廠並不能回收紙吸管,因為被食物汙染過的紙張是不能回收的,就店家而言,不只在價格上沒有優勢,還不能回收,因此目前還在尋找更好的替代方案。
新加坡肯德基從 6 月 20 日開始停用塑膠蓋和吸管,當地 84 間餐廳響應,但外帶飲料仍然會提供塑膠蓋保護。
新加坡也有提倡環保的手搖業者,鼓勵消費者只要自己攜帶環保杯,就提供 0.5 新幣(約台幣 11 元)折價,但是業者反應目前不大可能不提供吸管,畢竟大多數飲料都是外帶,尤其像是珍珠奶茶這類飲品,如果不用吸管喝,還要把膠膜撕開,也會有灑倒的風險。該業者提到,顧客自備吸管的比例極低,大概每一百個裡面只有一位。就我自己在新加坡生活的觀察而言,當地民眾自帶水瓶,但是幾乎沒有人自備吸管,若是買手搖飲料的情況下,也是使用店家的杯子與吸管,沒看過自己攜帶杯具的。
最近與朋友聊到塑膠吸管的環保議題,他打趣地比喻這些塑膠、紙製的「一次性吸管」,就像「一夜情」一樣,所謂的一夜情必須同時具備以下 3 個特徵:第一是雙方之間有吸引力;第二是雙方非情侶夫妻關係;第三是為性事僅激情一夜,且一夜情有很多弊端,像是會傳染性病、愛滋病、梅毒等一些傳染性疾病;就像手搖飲料一樣,你與珍奶間有吸引力,明明包裡有帶茶,但你就是不想喝,也沒有帶環保杯或環保吸管,為了滿足當下的慾望,只開心 20 分鐘,不僅會造成環境汙染,還會造成肥胖問題,實在不划算。
有意識地選擇生活,就是環保的開始
許多人都擔心環境污染問題,卻並不真的知道自己究竟製造了多少垃圾,無論是隨手抽起的吸管、應聲而分的竹筷;又或者是任意拿取的紙巾、乃至於不傷荷包的塑膠袋。
以上班族而言,一天內可能喝上幾杯咖啡或手搖杯,或是把公司附近的外食都吃過一圈,但若能帶上自己的吸管與杯子,就能減去多餘又占空間的塑膠容器,或是如果能從家裡帶份餐具放在公司,替換掉那一坨塑膠餐盒的話,我們少製造出的垃圾,不只會挪出垃圾桶的使用空間,也會增加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間。
因此,有意識地去選擇生活,在理所當然的生活習慣裡,保留給自己多一分的思考,換取對環境更友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