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育瑄
本文刊登於《親子天下》養出正面樂觀的小孩?5個簡單教養心法
唯有生性樂觀的孩子在遭遇到生活難題時,才會在第一時間往正向的方面思考,本文提供家長5大方法,讓你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激發出孩子積極樂觀的本能!
從小就具備樂觀態度的孩子們,長大後,他們的身心靈除了會比同年齡的人來得更加健康,同時,他們更容易對生命感懷幸福,因此,身為家長的我們到底該如何才能激發出孩子樂觀積極的天性呢?
美國教養雜誌《Parents》彙整出5大秘訣,讓家長們直接就能從日常生活中輕鬆上手!
1.孩子說不會?陪伴建立信心
當孩子手中的數學考卷滿是訂正錯誤的紅字,他不免也會自餒的感到:「我就是笨、數學就是不好!怎麼都學不會」,其實不只是數學,我們自己小的時候也常會因為畫不出心中所想要表達的圖案,就認定自己沒有藝術的天分,抑或是因為不擅長某種球類運動,就否定自己未來能在體壇發光發熱的機會。
當我們經常在孩子面前不自覺地對很多的事情做出否定的論調時,孩子自然就會複製這樣的想法。
想讓孩子勇於挑戰並克服挫折,首先,家長要做的就是先改變自己,身為家長的你,可以試著這麼說:「學習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包括學會一項新的運動也是,但只要找到突破點之後,自然就會漸入佳境!」或是「媽咪知道你現在還不會看幾點鐘,其他小朋友也都一樣,都是多練習幾次就可以了唷!」,讓孩子知道技能是可以透過學習來精進,這樣就可以會讓孩子未來在面對惱人的事情中,仍能堅定自我的信念。
2.忍不住抱怨?再多想一分鐘
有了孩子以後,媽媽常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尤其當孩子才兩、三歲時,心中的焦慮更是來到了高峰,「做什麼事都匆匆忙忙的,真的是有夠煩的!」這是許多新手媽媽往往會不經意流露的心聲,因而在態度的表現上自然就越發的消極。
當父母老在孩子面前越抱怨財務上的困擾,或是一整天下來過得有多糟糕,這在潛移默化中就會讓孩子未來在遭遇相同的狀況時,下意識地以同樣的方式反應,相反地,家長應該要在孩子面前多說一些實際上進行順利的事情,像是:「今天總算是敲定了這次工作上的項目,真是工程浩大!」或是「今天跑郵局很順利,直接去都不用等,在櫃檯前一下子就處理好了」。
其實,人們在一天當中都免不了觸碰到許多酸甜苦辣,重要的是在心態上,我們都該對接續的日子懷抱希望,並持續專注在既定的目標上。
3.差不多就好?適齡設立標準
當孩子們有機會表現與證明自己的能力時,「我可以」的態度就能在他們的心底滋長茁壯;因此,當孩子開始上幼稚園時,家長就可以為孩子設定一些單純的目標任務,像是收拾玩具、摺疊棉被、換穿衣服、盥洗沐浴、打掃房間、物歸原主等等,讓孩子建立起責任心,同時又能減輕媽媽在家務上的負擔。
「每當我的孩子做到時,他就會很開心跑到我面前跟我說:『媽咪,我把被子摺得很好唷,你快來看!』當下我立刻就能體會到他那股油然而生的榮譽感跟自信心」一位媽媽分享道。
因此,家長們應該藉由賦予孩子適當的目標任務,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信賴,同時他也才會更加確信自己、相信自己。
4.擔心會受傷?鼓勵合理冒險
父母常會膠著在保護孩子的底線,我們既不想讓孩子受傷,卻又擔心扼殺他們自我成長的機會;然而,實際上,許多家長都會因為孩子一開始表現得不夠熟練,進而阻止或打斷孩子自行嘗試許多的活動,久而久之,導致孩子自信心不足,更讓孩子的態度轉趨消極。
縱使今天孩子一定會犯錯,但絕對比完全不去嘗試來得好,因為成長就是必須不斷的從錯誤中學習,像是讓幼稚園大的孩子獨自在後院玩耍,或是在沒有家長的陪同下,參與校外教學活動等;待孩子的年紀稍長一些,就可以再鼓勵孩子進行更具挑戰性的項目,像是登山郊遊或是參加夏令營等等。
畢竟,培養孩子獨立的最好方法,就是放手讓他們勇於嘗試新鮮事!
5.順其自然?要給他方法
樂觀是在瞭解情況以後,做出接納現況的反應和實際行動,並非一頭熱的正面思考而已。我們希望孩子保有樂觀的心情,主要為的是讓孩子掌握對未來生活中所有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
比如搬家時孩子到了新環境,在交友上一開始肯定不會那麼的順利,因此,家長與其跟孩子說:「你在舊家時都有很多朋友啊,等到這邊的小朋友知道你是誰之後,就會跟你做朋友了」,不如說:「我知道換到一個新的地方需要些時間來適應,交朋友也是一樣,你不如可以趁放學騎腳踏車回家的時候,問問看有沒有跟你一樣騎車的小朋友,看要不要跟你一道回家?」
家長務必要讓孩子知道,想要解決問題,除了需要耐心,更重要的是方法,就像我們親手栽種一盆花卉一樣,想要看到開花結果的那天,期間無法避免的,就是細心澆灌與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