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解密2歲寶寶肢體語言


作者:田育瑄

家長常希望自己擁有解讀寶寶動作的超能力,像是當寶寶老想把所有娃娃和玩具往自己床上堆,這樣的行為是否意味著什麼呢?美國《Parents》雜誌歸納出寶寶最常見的四大行為,讓家長一手就能掌握家中寶貝的想法。

2歲大的寶寶表現情緒的方式,大人往往不得其解,其實這正是他們逐漸變得想要講話、想要發表意見的關鍵時期,而實際上,寶寶常透過各式各樣的行為表現,想盡辦法讓家長知道他們想要坐哪裡?穿什麼?包括他們對午餐的菜色挑選,但其實寶寶們尚未具備處理複雜語言的能力來進行清晰的溝通與表達,因此美國《Parents》雜誌特別邀請專家學者們針對寶寶常見的肢體語言進行詳盡的解讀,與剖析其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1.逃避你的眼神

寶寶內心話:有點尷尬

大約在兩周歲左右時,寶寶們自我意識的情緒便會開始迅速發展,「當身為哥哥的他,拿走弟弟的玩具熊而讓弟弟大哭大鬧時,他一定知道爸媽們會生他的氣,因此,當你看著他的時候,他就會把眼神別過去」任職於加州大學心智暨大腦研究中心的心理學助理教授克莉絲汀‧拉戈圖塔(Kristin Lagattuta)說道。

因此,這時爸媽們必須要用簡單的句子讓寶寶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行為,像是「我們不會亂丟書」、「我們不亂拿別人的東西」,並提供機會讓孩子修正,除此之外,爸媽們也可以抱抱他,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只要學會正確的行為即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爸媽們一定要在當下立即採取行動,提供寶寶學習正確的行為。

2.把玩具堆床上

寶寶內心話:我好害怕

美國賓州學齡前教育中心主任克莉絲汀‧波特(Kerstin Potter)表示:「這時期寶寶的想像力開始逐步發展,他開始會做惡夢,或是突然跑到被窩裡躲起來,同時更會衣櫃裡有隻大怪獸等等情境在腦海中出現,因此孩子會希望將熟悉的物品放在身邊來增加自身的安全感,如果父母擔心寶寶會因為堆太多東西在床上,而導致他自己晚上睡到一半不小心就摔下床,這邊建議父母們詢問寶寶,請孩子選擇今天晚上想和哪隻寵物、哪兩本書或哪一個玩具陪他一起睡覺即可」。

3.丟食物、摔玩具

寶寶內心話:我很焦慮

當寶寶異常地焦躁不安,通常因為對當下的情況感到不適應,而不是個性的轉變,寶寶只是想透過不耐地情緒傳遞:「我很無聊」、「我很累」等等訊息,這時候試著瞭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如果他是因為無聊而感到煩躁,建議可以拿給孩子她喜歡的玩具,或是帶孩子去公園走走,透過情境與環境的轉變,就能適度的調解寶寶的心情。

4.用衣服遮住臉

寶寶內心話:我很不安

仔細回想一下某次你參加了一個陌生的社交聚會,裡面完全沒有一個人是你認得的,當時你站在那邊,眼神不斷環顧四周,心裡可能也正不斷反覆滴咕著說:「他看起來很酷!我喜歡他的穿著,或許我該上前跟他聊聊天,還是我應該拿杯酒過去比較不尷尬,啊!要是有其他熟人在就好了等等」,基本上,連大人在陌生的社交環境裡都極度容易感到猶豫不安,更何況是對一個才兩歲大的孩子,因此當孩子發生類似情況時,家長應該要加倍溫柔的陪著孩子一同走出置身於陌生場域的恐懼,而孩子也會藉由觀察家長的行為,從中找出得以面對陌生環境的應變之道,記得,先和孩子一起大口深呼吸,這樣的動作會讓孩子逐漸安定下來,並且獲得重新調整與調適的時間。


本文刊登於《親子天下》解密2歲寶寶肢體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