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甘田文創
作者:陳穎青通常大家在討論,好翻譯需要具備什麼條件的時候,很自然就會列出兩點,理解原文的能力和中文表達的能力。然而在我半輩子跟譯稿打交道的經驗裡,這兩件事實在不能算是最最重要的關鍵。
不是說搞翻譯可以不用管理解原文的問題,而是說,搞翻譯最要緊的不是原文理解力,而是理解我不理解的能力——哎,別走啊,這不是繞口令,這句話翻譯成文言叫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語文能力,永無止盡。不管你文法多厲害,字彙背上萬,這世間總有更多知識、典故、流行、地方特色,你怎麼學都學不完。所以最可行的辦法不是尋找語文超強的譯者,而是尋找願意在不知道的時候說「我不知道」的人。
你承認自己不知道,後面才有機會找專家幫忙解答。有些譯者擔心這樣顯得自己無知,而習慣性地隱藏問題,反而會讓問題變得難以解決,因為要重新挖掘出隱藏的問題,代價比直接針對問題加以解決更高。
因此聰明的編輯部應該想辦法,在機制上鼓勵譯者勇於表現「這裡有疑難」「這裡我無法解決」。我自己行之有年的辦法很簡單,只要譯者畫線說這裡有疑難,定稿檢查時我就不視為錯誤。反之如果沒有標記而在定稿檢查時找出問題,後果就變得很嚴重,甚至可能退稿不用。當然這不能變成譯者把所有疑難都丟給編輯解決。解決疑難是個工程,詳情請看拙文「編譯同盟」(http://goo.gl/0pjV7)。
※ ※ ※
至於中文表達能力。強調這一點感覺上好像是說,如果我們碰到壞稿子,那一定是譯者的中文欠佳的緣故。但這個感覺是錯的。譯稿讀不下去,並不是譯者表達能力的問題,而是譯者「表達意願」的問題。
為什麼?只要看看譯者平常寫的文章就好,用中文寫作的時候他的表達能力一點問題也沒有,只有碰到翻譯的時候,他的中文才會打結。所以他的中文不是表達有問題,他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他只是不知道翻譯應該用正常的、通順的中文翻譯出來而已。
你會說,天啊,這不是常識嗎?
不,情況是這樣的,你以為你知道,但一旦開工,你才發現你辦不到。翻譯的時候,原文在手,你的天條是忠於原文,但越是新手越掙脫不開原文的束縛,越容易譯出無法卒讀的句子。你要不斷被糾正才會明白,忠於原文的意思是忠於原文的意義,而非原文的語法或句型。
所以已逝的老翻譯家思果,對中文翻譯最念茲在茲的事情就是, 這句話看起來像中文嗎? 這個意思在中文裡面是這麼說的嗎?如果原作者會寫中文,他會寫出這麼糟的句子來表達他的意思嗎?
翻譯時新手譯者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掙脫原文,以至於譯得不知所云,翻譯腔嚴重。只有老手才會明白翻譯是可以「放開」,而仍然忠於原文的。
所以好譯者,我覺得強調語文能力或表達能力,都不足以描述事情的要害。好譯者的關鍵,應該是:
1. 願意「承認自己不知道」;以及
2. 時時刻刻自我要求「句子要像中文」。
※ ※ ※
但要找到這樣的譯者,編輯部自己要做好相應的配套,如何找到各方專家成為譯者的翻譯顧問,如何在合作機制上鼓勵挖掘疑難而不是鼓勵隱藏。這都不是沒準備的編輯部,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好的。
原文請見:陳穎青:好譯者需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