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上海學童頂尖PISA成績與優良師資制度 吸引各國前往取經


作者:田育瑄

上海被世界銀行譽為擁有全球「最平等的教育體制」以及「學習達成率最高」的地區。繼芬蘭成為世界各教育專業人員取經的熱門地點,上海老師只花1/3時間授課,其餘時間花在備課、研習和教學法討論,上海經驗裡,好老師怎麼培育?

繼芬蘭之後,上海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政策取經的熱門點。今年5月,來自巴西、阿富汗、衣索比亞等全球25國開發中國家的教育代表們群聚上海,一起探討如何提升教育體制的成效。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世界銀行教育經理哈利派崔諾(Harry Patrinos)說道:「『經濟成長力道』和『降低貧窮速率』都跟『高品質的教育』息息相關,因此,上海成功的經驗也讓我們更加瞭解如何從教育面做起,有效協助世界各地多達2億5千萬名依舊缺乏閱讀與數學能力的就學孩童提升」。

在上海,教師具有相對崇高的社會地位,也因此推升了從業的門檻,儘管教師會因為表現不佳而遭解雇,然而在現實中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上海用系統化的「教師培訓制度」取代「淘汰」,藉由培養教師各個階段的專業能力,並透過職涯發展的規劃,將自我的提升內化為教師們的動機。

上海「教師培訓制度」三大特色

平均而言,上海每位教師僅花費約1/3的時間教學,其他時間則用來做課程準備、接受培訓,或與導師探討教學方法,此外,根據教師所處學校單位及排名,除了本薪以外,教師還可根據小學、中學、高中等分級,額外獲得最高30%的功績獎金;同時,學校校長也要進行第一線的教學,他們部分的薪水將按所屬學校的表現,給予不同的加成。

再者,針對前往「表現落後」以及「地處偏鄉」學校赴職的老師與校長,同樣設有特定誘因,除了加速職涯發展的進程,對於服務於貧困弱勢地區的老師們,也有常設的輪調制度。

世界銀行也發現,上海的學校皆設有「大手拉小手」計畫,就是讓一所表現優異、信賴度高的學校,帶領另一所表現較差的學校,以求同時提升兩間學校的發展。

「上海教育制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對教師的重視、支持及管理,上海認為通往高品質學校教育的不二法門就是『提升教師能力』,而社會大眾對上海教師的高度尊重,也反映著教師們的專業能力深受各界肯定,」世界銀行研究員梁曉燕(Xiaoyan Liang)說道。

不過,需要先知道的是,上海市民的教育程度本來就遠高於該國整體平均水準,但是上海也有大量來自貧窮家庭的學生,而這份研究報告主要也是側重在上海弱勢家庭孩童在校的課業表現。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教育長安卓.施萊瑟(Andreas Schleicher)指出,在數學測驗上的表現,上海弱勢家庭中相對落後的10%學生,就能跟英美國家中環境相對優渥的前20%學生們並駕齊驅,因此,上海被世界銀行譽為擁有全球「最平等的教育體制」以及「學習達成率最高」的地區。

上海學童「高學業成就」讓移民趨之若鶩

世界銀行研究指出,上海本身擁有許多來自其他省份、隨著父母移居此地的學齡人口,根據研究統計,在上海120萬名的中小學學生當中,就有半數學生被歸類為「外來移民」。

大多數的外來學生就讀於中央政府補助的公立學校,約有25%的學生就讀於當地政府補助的私立學校,然而,就上海整體而言,僅有一成不到的學生有能力進入私校就讀。

上海公立學校系統透過「學業標準」篩選學生,在結束9年的國民義務教育後,通過大考成績,將學生統一分發進入高中或高職就讀;高中也有備受吹捧的名校與一般學校之分,那些廣受歡迎的名校被視為是通往「頂尖大學」的跳板,因為儘管每所高中都教授同樣的課程,但實際上有三成的日程表是由校方自行決定,這份研究也顯示上海的學習系統如何教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上海把促進經濟起飛的雄心壯志,轉往中小學生的教育面扎根,並透過完備的教師培訓制度拔尖扶弱,這樣的觀念被其他想提升分數表現的國家視為效法的對象,然而,以考試為導向的高壓環境對孩童的情緒影響,也應是各國探討教育與經濟發展時,不得不正視的面向。


本文刊登於
《親子天下》弱勢生學習領先歐美 上海如何成為全球「學習達成率」之冠?
《翻轉教育》弱勢生學習領先歐美 上海如何成為全球「學習達成率」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