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英國中小學全面轉型公辦民營 試辦2個月喊卡

圖片來源:楊煥世攝

作者:田育瑄

今年3月,英國政府宣布激進的教育改革政策:「在2020年,公立中小學全面轉型為公辦民營學院學校。」改革方向引起各界批評,不到2個月急轉彎,宣布腰斬。

5月初,英國教育部宣布取消3月提出,在2020年將全部的公立中小學全面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政策。英國教育部長妮基.摩根(Nicky Morgan)在公告中提及,將學校全面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仍然是終極目標。然而,在聆聽議會同仁與教育界的各方意見後,教育部展開調整。新政策將賦予教育部有權將地方政府中所有「表現不佳」的學校,強制轉型為公辦民營學校,對於「表現優異」的學校,當地政府則仍保有轉型的決定權。

教改引爆教師離職潮

3月初,英國教育部公布這項激進的改革政策後,英國公民在網路上發動兩項國會請願連署,對「英國學校全面轉型為公辦民營學院學校」以及「放棄強制公立學校轉型為公辦民營學院學校」進行調查與公投,兩項連署人數皆超過10萬人次。

同時,全國教師公會於3月17日在英國倫敦、伯明罕、新堡等各大城市進行遊行抗議,更在白皮書頒布一週後,爆發大批的教師離職潮。

自2006年起,英國孩童在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成績一直陷入瓶頸。2012年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公布參與PISA測驗的國家中,英國15歲國中生在閱讀上僅排在第二十三名、數學為第二十六名。這樣的成績被視為「國家危機」。促使摩根下定決心全面推動教育改革,並誓言要讓英國的孩童在2020年的PISA測驗中,躋身世界前五強。

英國廣播公司指出,去年英國國中會考成績顯示,公辦民營學院中學的表現比全國學生平均成績高出7%。更有逾60%的學院學校學生在5大科目上,獲得良好的表現。開辦2年至今的公辦民營學院小學平均成績進步10%,比較同期的公立學校學生,成績進步幅度整整高出一倍。

過去6年間,英國各地中小學有一半以上都已經公辦民營,並掛上「學院」(academy)兩字。學院學校從2010年的203所,快速成長到近5千所,在3千多所中學之中,公辦民營學院中學已超過60%。

教改卡關的4大關鍵

3月提出的英國教育部白皮書,預定全面轉型學院學校,引起了廣大的焦慮和反彈。這些社會焦慮其來有自,一旦全面將中小學轉型為學院學校,將會面對4大問題:

1.社會流動停滯

學院化的教育改革會阻止社會流動,因為較有資源的父母居住地,學校可以吸引到優質老師、凝聚更多優勢資源,而弱勢地區則是惡性循環。

2.學校財政與教師聘任危機

無論是哪一種學校類型,一間成功的學校其必備兩項條件:資金以及教師供應。

英國中學學院領導人協會臨時祕書長馬肯.托比(Malcolm Trobe)表示:「政府在進行中小學學院化之時,應確保學校老師與學生所需的資源不被剝奪,然而,目前學校正面臨資金縮減和教師聘任危機。」

3.缺乏信託資金監督機制

一位曾在學院學校教書的老師說:「我過去任職的學院學校,幾乎沒有人諮詢老師關於學校規劃的意見,突然間,我們才發現學校被指派了新的執行長及校長。教學時數增長、薪資不變,學院學校的領導者完全忽略老師的意見。我們被要求必須要勒緊褲帶,替學校省錢,但是學院信託的執行長薪資卻大幅增長。」

政府必須擁有一套機制,監督學院信託領導者和財務機制,以確保資金被使用在提升教學品質、適當的學習資源,以及安全的工作環境上,確保所有學校都能順利運作。

4.縮減教與學的權益

學院學校打開了大門,讓校方能從自己的理想主義立場出發,但缺乏有公信力的監督。

「我認為學院學校能夠自行制定課綱只是假象,因為每間學校為了滿足父母要求,與提升學院學校在全國排名的名次,學校能授課的空間,事實上正逐漸縮小,」一位曾在學院學校教書的老師投書《衛報》說道。

這場教育改革實驗,在多方反對聲浪下,及時喊停。5月6日摩根於記者會上聲明,此改革將修正為首先針對英國教育標準局評鑑為「表現不佳」的學校進行學院化轉型,其他中小學開放自由申請。

儘管許多人認為「學院化」將給學校更高的自由度與創新能量,然而,要全面轉型為理想中的學院學校系統,仍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刊登於《親子天下》紙本 6 月號
《親子天下》英國中小學全面轉型公辦民營 試辦2個月喊卡
《翻轉教育》英國中小學全面轉型公辦民營 試辦2個月喊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