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育瑄編譯
九零年代後,甫脫離共產蘇聯的愛沙尼亞,它缺乏建設,但零資源反而成為優勢,讓愛沙尼亞在初期就選擇擁抱最新科技,愛沙尼亞將「學程式」納入中小學課綱,7歲開始教孩子學寫程式(目前最早的國家),理念是「不只會用電腦,還會設計電腦、創造新電腦」。
愛沙尼亞總統說道:「對美國而言,學程式是怕工作未來被科技取代,但對僅有1400萬人口的愛沙尼亞來說,學程式是為了更加善用我們的人力,讓每個人更能發揮所長」,總統認為教育投資會花上15~20年才會看到效益,現在被看到的愛沙尼亞的創業青年是20年前的投資成果;因此,愛沙尼亞自90年代後期即成立Tiger Leap Foundation,政府與業界合作將政府、就醫、學校、工作等資源線上化,讓資訊有效流通與學習,家長也可小到從中知道孩子的學習進度,大則是未來創業和就業預備。
在Skype被微軟收購後,帶來85億資金,對創業者們而言,他們用這筆錢讓公司向全球發展,而且他們利用對教育的熱愛,創辦新公司,設計讓中學學生學習程式的小遊戲,創辦人是年僅25歲的Mikk Melder。
教資訊科學和程式設計的中學老師Hannes Raimets:「教孩子學習程式有很多優點,一則培養孩子的創意,再則幫助邏輯思考,而且能設計自己的遊戲對孩子來說充滿樂趣,這是學校最受歡迎的科目之一」。
將程式語言納入課綱的愛沙尼亞,推動學習有三個小技巧:
- 愛沙尼亞將程式學習視為一個「用電腦這個工具創作點什麼…」的學習機會。
- 對初學者而言,老師會先讓孩子知道程式語言背後的邏輯,這套在學寫程式之前先預備的邏輯,對未來學習數學和設計機器人時很有幫助。
- 愛沙尼亞認為學程式是孩子「孵育新想法,並想辦法實現他」的最佳學習機會,也有許多國家看到愛沙尼亞的例子和創業精神後,也打算跟進在中學融入程式課程,但是從幾年級開始各國不一。
原文請見:
1. The Verge│Estonia to make coding part of first-grade education
2. BBC│How Estonia became E-sto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