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陪中學孩子感受情緒的黑夜,從「等待」開始


作者:田育瑄

13歲的紐約青少年Daniel Fitzpatrick因被同學排擠而自殺,死前他留下紙條:「學校眼睜睜看見我被霸凌,卻只是袖手旁觀!」

許多家長在孩子小學畢業後,就漸漸不再插手孩子的教育與生活,然而,對進入中學的孩子而言,這正是他們深受父母、同儕與學校影響,尋求支援的時刻,因此,在中學的年紀正是更加注重孩子的情商,藉生活中的經驗開啟對話的最佳時機。

中學生正在形塑他們自身的樣貌,也是他們體會身心轉變的時刻,他們想被人喜歡,又想保有自己的性格,同時,他們也不完全清楚朋友對他們的想法,因此他們在情緒表現上也常顯得敏感和尖銳。

國內外研究顯示,自我探索,才是青春期最重要的關鍵課程,自我探索成功與否,攸關未來人生的滿意度。面對如此重要的「關鍵成長期」,父母和師長,應該怎麼開始?學校和家庭,應該做什麼準備?建構一個充滿「建設性探索」的環境,成人可以開始試著做六件事:

《親子天下》提供六個建議:

1. 給少年「選擇」權,也經常問他「為什麼」
2. 給少年更多「團體經驗」
3. 累積少年「為一件事、為另一個人」去努力的經驗
4. 提供少年足夠的留白
5. 陪伴、傾聽、等待,給他尊重與支持
6. 提供典範


參考資料:
1. TIME13-Year-Old Boy Commits Suicide After Saying School ‘Didn’t Do Anything’ to Stop His Bullies
2. 《親子天下》探索, 如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