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為什麼老是講不聽?兩個妙方讓孩子自動自發




作者:田育瑄

快遲到了!每天總是三催四請,趕著出門上學去,但孩子卻總是拖拖拉拉,顧左右而言他;敲鐘上課了,孩子為了繼續玩,竟就決定不進教室......;面對這些只想「做自己」、講不聽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才好?


美國紐約的早晨正灑下溫暖的陽光,迎接安琪拉‧艾提斯(Angela Estes)的卻又是與她五歲大兒子每天例行的抗戰,今天她又再次重複地說著:「趕快起床刷牙洗臉,穿好制服去上學!」兒子依舊耍賴玩著自己的玩具,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你再這樣之後就不帶你去出去玩,回家也不可以看電視!」艾提斯惱怒地說。

面對週而復始的狀況,艾提斯於是轉向CNN教養頻道詢問:「我們每天幾乎都是匆匆忙忙的出門,兒子的行為依舊叛逆,除了挫折感不斷之外,我現在很容易就會亂發脾氣,狀況已經到了令人束手無策的地步;說真的,不論孩子喜不喜歡,有些事情就是非做不可,但是要讓孩子建立起好的習慣真的很難,我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這樣的狀況聽起來是否有點耳熟?

近日,做為同樣飽受其害的家長之一,也是CNN親子教養頻道總編輯兼作家的凱莉華勒斯(Kelly Wallace)綜合了各家觀點,整理出以下兩大建議和家長們一同分享:

1.為孩子貼標籤前,先等一等

當孩子脫序的情形一再發生,很容易就會被貼上「叛逆」、「難教」的標籤,專家指出,當家長用「叛逆」這個詞描述他,除了會讓孩子開始用「叛逆」來認識自己,更會在無意間,傳遞出家長們認為孩子有很大的問題這樣錯誤的訊息;其實,當我們客觀的來看,所謂孩子脫序行為,大多數時只是當爸媽要求他們做事情,但孩子卻沒有照著辦而已。

同時專家也提醒,家長傳達的語氣與方式也會影響孩子遵從的意願,譬如要是今天家長指著孩子說:「外套怎麼還沒穿?我們都要出門啦!」跟「外套穿好我們就出門囉!」這兩者結果肯定不同,如果孩子的動作還是有些拖拖拉拉,那麼建議可以提供孩子不同的選項,像是「穿藍色還是綠色的?挑好我們就出門囉!」。

2.誇讚良好行為的力量,超越想像

通常孩子乖乖做功課、沒有跟兄弟姊妹打鬧,或在外面跟人和和氣氣的打球時,都不會得到家長任何的誇獎與讚賞,但每當他們只要做錯事,或是不遵守規則的話,很快的就會被大人糾正。

其實,要是家長們能多誇獎孩子在行為舉止上的進步,那麼自然就能大幅提高孩子表現良好行為的意願,像是:「這次叫你幫忙,你立刻就過來,真的很謝謝你呢!」,跟孩子擊個掌或是親親孩子的臉頰,類似這樣的互動方式,孩子很自然地就會改掉舊有的惡行。

而如果孩子有賴床習慣,家長可以試著與孩子在前一晚約法三章,要是隔天叫一聲,孩子自己就能立刻起床,就可以獲得神秘小禮物之類的鼓勵,過幾天當孩子漸漸養成好習慣之後,就可以試著跟孩子說:我看你明天可以試著自己起床囉!除了陪伴他建立良好的作息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起孩子自我肯定的信心。

萬事起頭難,好習慣絕非一夜之間就能養成;家長能做的就是盡可能陪伴孩子,以鼓勵與誇獎的方式,幫助他不斷反複練習,相信最後家長連講都不用講,孩子就能自動自發的做好自己。


刊登於《親子天下》為什麼老是講不聽?兩個妙方讓孩子自動自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