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時間教養:忘掉時鐘,先問自己要什麼

 

作者:許芳菊

邁入青春期,孩子的大腦進入第二次關鍵發展期,他們思考著更多學業以外的人生課題,人生夢想、甚至愛情、友情、人際關係……時間的意義從指針擴大到人生的優先順序,什麼是最重要的事?需要孩子用自己的心好好思索。

步入國中的孩子,除了身體、外貌正在經歷青春期的蛻變,在心智、大腦上,也都面臨巨大的轉折。

根據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青少年逐漸從「具體運思期」進入到「形式運思期」,孩子不再受具體經驗限制,開始具有抽象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們正慢慢接近成人的思維方式。

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發展

這個時期青少年的大腦發展,會經歷一次大重整,經常使用到的大腦神經連結會不斷被強化,而用不到或不常用到的就會被修剪、拋棄掉。

更重要的是,青春期大腦中負責計畫、評估、管理、整合的前額葉(又稱「總裁腦」),要開始邁向成熟,此時正是鍛鍊前額葉最重要的時期,也因此,青春期被稱為大腦的「第二次」機會。

前額葉的發展,跟時間管理密切相關,因為時間管理需要具備的基礎能力:計畫、判斷、評估、自我監控等……正是前額葉所掌管的。建議父母要慢慢放手,給青春期孩子思考、判斷、獨立、自主的空間,如此才能強化前額葉的神經連結。

這階段的孩子,通常也會經歷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 H.Erickson)所說的「認同危機」(identity crisis),也就是說青少年會處於一種:想知道自己是誰、正前往何處、我想要從事什麼樣的生涯、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種種思考的混亂與焦慮中。他們需要找出解答、確認自己的角色,讓自己走出迷失,邁向穩定、成熟。如果這個階段沒有順利完成這個任務,他可能一直到大學、成人階段,都處於這種迷失的危機中。

也因此,國中階段的時間規劃,不能只有學業,很重要的一部分必須是自我探索的時間。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學業以外的人生課題,例如,他的人生目標、夢想、生活的優先順序、抒解壓力的方法,甚至愛情、友情、人際關係……

此階段父母可做的引導

1. 練習設定優先順序,找出心中的羅盤

規劃時間的好工具,立刻下載更多時間規畫表>>

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輕重緩急,可以說是時間管理成敗的關鍵。當孩子上了國中,一定要幫助他培養出這樣的判斷力。

「如果我們不能有意識的專注做重要的事,便等於無意識的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成功學大師柯維建議人們:「忘掉牆上的鐘,找到心中的羅盤,探索真心所願,創造均衡、圓滿的人生。」

柯維提出了「時間管理矩陣」的概念,幫助人們分辨,什麼是「重要的」事,什麼是「緊急的」事(見左下表)。

時間管理矩陣將日常生活分成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急迫又重要的事。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急迫的事。
第三象限,是急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第四象限:不急迫又不重要的事。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分析一下,你們的時間大多花到哪個象限。

柯維指出,通常一般人花在第一、第三象限的時間最多,卻忽略主動去做第二象限的事,而這些其實全部都是重要的事。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調整思考方式,如果我們在時間運用上都是以急迫性為考量,問題就會產生,但是如果我們以重要性為主,生活便會落在第一、二象限,而遠離第三、四象限。

心理師王意中建議,鼓勵孩子把想做的事情寫下來、記錄下來,甚至列出計畫,然後慢慢釐清這些事情的輕重緩急。尤其是「寫下來」,對思考、判斷是很有幫助的。

柯維建議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以下這個練習:

★列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四件事
★思考你有什麼長期目標?
★想想看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是什麼?
★思考你一生中最希望有什麼貢獻?
★思考你最希望得到的感受是什麼?是和平、快樂、有意義、有所貢獻?
★假設你只剩六個月的生命,想想看你這星期要做些什麼?


2. 練習做大一點的計畫(例如:自主學習、專題計畫)

國中階段的孩子,可以開始練習做大一點、長期一點的時間規劃。例如,家庭旅行的活動怎麼安排,行程可以讓孩子來規劃,幾點到哪裡,路線怎麼走。
或是引導孩子做中長期的學習計畫,例如,這學期英文要進步到幾分、要看完二十本課外書、要完成科展的實驗……

當孩子開始做一個比較大的計畫時,有時會不知從何開始,或不知如何進行,父母可以引導他,練習將一個大計畫,分階段達成。例如要做一篇大報告,可以讓他把計畫分成幾部分,規劃好每個階段需要完成的部分有哪些。或是要準備三個月後的一個大考試,從現在起,他每個星期的進度要如何安排。

總之,讓孩子學著把一個看似艱難的目標,化成一個一個的子目標。每達成一個子目標,就給自己一點激勵,讓孩子在成功經驗中,繼續向最終目標前進。

3. 掌握時間運用技巧:大時間做大事,小時間做小事

正如柯維的時間管理矩陣提醒的,要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在時間的管理上,也可以教導孩子運用一些技巧,教孩子在精神最佳狀態或最完整的時間區塊,去做最重要的事,在零碎時間去做些「順便」可以做的事。這可以讓課業壓力繁忙的國中孩子,生活輕鬆些。

台大教授呂宗昕在一場對大學生談時間管理的演講中就提到,「大時間做大事,小時間做小事。」他指出,連續、完整、效率高、不受干擾的時間就是大時間,不連續、不完整、效率低、受干擾的時間就是小時間。例如,背英文單字是小事,查英文單字也是小事,所以不要利用晚上連續的好時光來查單字。寫大報告和大作業是大事。因此,大時間要拿來做比較困難、需要長時間思考的事,小事情留到小時間做就可以了。

父母也可以鼓勵孩子觀察他自己每日最清醒、精神最好的時段是什麼時候,建議他可以把最重要的、或比較需要花腦力的學習,放在這個時段進行,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文請見《親子天下》時間教養:忘掉時鐘,先問自己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