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關於蘋果日報的宣告




作者:何琦瑜 親子天下CEO

這兩天,我的同業們都在討論蘋果日報的宣告:優離多數記者/美術,以「鼓勵記者/美術創業接案」為名,把過去內製的內容外包,節省成本又不用負擔一例一休。我的兩種同溫層有不同的反應:

A:在職或離職記者&編輯&美術們:很多人嚮往這種未來可以獨立工作的樣態,畢竟喜歡當記者或產製內容的人,多半都有種想往外跑不受拘束或不喜愛組織規範喜歡獨立自主的野性。如果有穩定的客戶,定期的供養,當個個人工作室也不亦快哉。

B:媒體或出版經營層/需要賺錢養公司的業務行銷同事們:多數感到兔死狐悲,看到的是產業悲觀不可遏止的低潮。蘋果根本只是拿創業當藉口,節省了自己的資遣費,妄想著未來用5000元外包費,買過去需要花五萬元養人得來的內容。連蘋果都撐不住了,接下來會陸續倒下的連鎖反應可期。

我沒有那麼樂觀,也沒有那麼悲觀,我的部分想法有點類似阿孝老師:

1/不論記者或美術,獨立創業要成功都非常困難。在組織裡你可以平庸,只要贏過最差的5%,你就有存活的空間。但創業,你就要跟紅海裡的百萬部落客,低價接案的個體戶們,在同一個起跑點比賽,有預算的客戶只要最好的,或最獨特的;沒有預算的客戶,要最低價的,最有效能的,最好配合的。你要不就有非常獨特札實的利基或難以取代的天賦;要不就得要比在組織裡更血肉模糊的辛苦,身段柔軟隨和,隨叫隨到。除非你家裡有配偶或父母的「獎學金」供養,不愁吃穿沒有經濟負擔,否則,個人化創業,就是創業,不會比上班族容易舒服。

2/蘋果日報遇到的困難,其實是在這個極端分眾的年代裡,他們圈不到粉,框不到人,說不清楚自己的品牌或組織,到底提供給誰什麼樣的內容/服務/價值。虛無的流量再大也大不過世界級的臉書和google,而且看那些人咬狗煽色腥PTT和行車監視器抄下來的新聞而來的人群,面貌模糊,忠誠度低,如海浪般來了又走,到東森或任何一個內容農場都可以取得類似的「服務」,不會有人想付費取得內容,也沒有任何人想要把印著「蘋果日報」品牌的任何東西買回家或穿上身,品牌和內容,都是徒有流量和眼球,可拋棄性很高,卻沒有辦法衍生價值,有大把粉絲,卻沒有真正的「追隨者」。

當然,我也不覺得其他媒體如我們自己,就一定比蘋果日報的處境好到哪裡去,各種有價值感和意義感的新媒體,就算有追隨者但也沒有商業模式。但我總覺得,蘋果日報(以及其他電視大眾媒體)的崩盤,說不定會是我們媒體產業重整再出發的新機會,各種分眾優質的新舊媒體平台,是不是能夠更看重讀者的需要,積極採用新的技術和形式,合作經營起有價值的媒體新生態?當然,也要勇敢嘗試不同的收入模式,想辦法兼顧理想與生存。
我只是覺得,蘋果日報的喪鐘,不見得就是我們全部媒體產業的宿命。畢竟我們是那麼的不同。

#說得容易做來好難
#上帝保佑親子天下還OK優秀人才請不要害怕一起來玩

原文請見:蘋果日報的宣告:優離多數記者/美術,以「鼓勵記者/美術創業接案」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看見台灣: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怎麼做



<看見台灣>

作者:田育瑄

台灣,一個在地圖上如米粒般大的小島,有這樣的力量!!
今早,臉書被老師、夥伴的分享文洗版,想起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先生在《稻盛和夫工作法》中提到,人分為自燃、可燃、不可燃3種:

「可燃人」靠近火就會燃燒;
「不可燃人」即使靠近火也不會燃燒;
「自燃人」則不需借助外力,自己就可以熊熊燃燒。

大部分的我們都游走在可燃人之間,但還有一種人非常重要:「助燃人」。

「助燃人」專門提供觸媒,讓自燃人與可燃人同聚一堂,可燃人或許就會激發出原本自己所不知的潛力,甚至更進一步的去「引燃」其他的「可燃人」,自燃人也獲的更多快樂。

這一代的我們,原來這麼需要「助燃人」,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星光(不要當個廢材XD)。

當每位教育者、老師、夥伴都是台灣之光,我們的孩子就不會處在黑暗,在未來的道路上,孩子也會成為別人的光,用最大的能量照亮他人。

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怎麼做,用「正能量」,讓這場運動的亮與熱持續滾動🔥


FB祖克伯分享-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怎麼做

---

讀《教育創新100|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共創會:今天結束,然後呢?》有感

圖片來源: 親子天下資料

教育創新100|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共創會:今天結束,然後呢?

親子天下舉辦「教育創新100共創會」,以開放討論空間的方式,由參與者決定討論和參與的主題。最後提出的行動方案中,以「今天結束後,然後呢?」得到最多的共鳴。

昨天(619日),親子天下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教育創新100共創會」,聚集了教育界體制內外和產官學界目前正在教育現場推動教育創新的關鍵領袖。一整天開放會議交流中,與會者自主提出和討論了38個議題,最後聚集了12個行動方案。包括「實驗教育要辦到大學嗎?」、「如何讓教育成為台灣的亮點?」、「偷插電的運算思維」、「如何激發學習動機?」、「社會議題的整合,共同推動公民教育」等。

這場共創會以OSTOpen Space Technology)開放空間會議的方式,有別於一般的研討會、論壇、工作坊或短講形式,是由出席的人決定討論和參與的主題。會場上,不管是官員、教授或是現場老師都有同樣的提案和討論的權力。現場參與者對於這樣的會議形式覺得很新鮮,在會議開始前,看著大圓圈的會場,激發出大家的想像力:「要跳土風舞嗎?」「營火晚會嗎?」「要玩大風吹嗎?」

容許脫隊、鼓勵背包客的教育旅程

參與的夥伴包括第一波翻轉教育的實踐推手,如葉丙成、張輝誠、藍偉瑩、王政忠、溫美玉、蘇明進等老師;投入教育甚深的民間團體,如均一教育基金會、TFT(爲台灣而教)、台東書屋、五味屋、從事偏鄉程式教育的蘇文鈺老師、DFC的許芯瑋等;還有實驗教育開拓者,如慈心華德福創辦人張純淑、自學教父陳怡光等人。

另外「非傳統教育領域」的年輕團隊,用新世代的工具,試圖帶來教育的破壞式創新(譬如台灣吧、阿滴英文、LIS、綿羊犬工作室等),也都全程參與。

「過去受教育的旅程是一趟團體旅行,大家一起聽導遊用20年情的經驗導覽,不准提早下車。但現在,能否容許孩子有時背起背包自助旅行呢?」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共同推動人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開場時期許。

平等對話、創造連結

由三位引導師,帶領參與者充分對話作為開端,之後由所有參與人訂定討論主題,自行分組討論對主題的想法,並且提出解決方案與行動。

討論主題十分多元,有藝術與人文的老師提出藝術教育的新願景、也有人關心遊戲化學習、或是推動社會議題整合公民教育、如何讓老師不被課本綁架、也有不少關心實驗學校和公民營合作的解決方案⋯⋯在上下午的議程中,每一個議題均是由主動想參與的夥伴投入討論大約一個半小時。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會議中創造了許多了「連結」。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蘇文鈺在會中主動提案討論「AI人工智慧更貼心」,表示自己與團隊已經研發出輕鬆學寫程式的方法,讓中小學生也能輕易上手。「但是『技術』不是重點,『貼心』才是」,他強調,未來一定需要更多客製化的服務,希望和老師們共同擬定教案,從小讓孩子熟悉程式工具的使用,激發想法,創造出未來世界更客製化的服務,「我們就可以用貼心反攻矽谷」。蘇文鈺在結束時更主動提出:「不管是你是教哪一科的老師,只要你想用資訊科技改善教學都可以來找我」。

國立政治大學英文系兼任教授陳超明也在「如何解決英文M型化」的討論中,提出自己的經驗建議可以「分組」、「混齡」的方式,提供不同的學習策略給不同程度的孩子。

彰化芳苑國中校長謝國士在分組討論中,提到對於高中生申請機構自學有興趣和疑問,台北市影劇教育實驗機構主任陳怡光立刻說:「來問我就是了!我幫你看!」

也有美術老師融入推動公民教育的社群裡,表達自己也想培養學生的公民素養,卻不知道怎麼與美術結合,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老師沈桂枝知道後積極回覆,「這正是我想做的,也正在做的,我們來試試看!」

期待用臉書延續對教育創新的熱情

今天現場提案非常熱烈,總共有12個提案提出,其中最多人有興趣的是「今天結束,然後呢?」召集人沛德國際執行長柯沛寧帶領有興趣的教育工作者一同討論未來可以如何延續今天的熱情。包括像是,成立臉書社團,擬定各種主題、不定期的、短期的小專案,創造更多交流的機會;也期待可以盤點體制內外的資源清單,羅列大家的痛點與解決方案,來協助、陪伴彼此在教育的路上走得更踏實。

雜學校的創辦人蘇仰志則在創新提案行動的最後,提出一個希望能有一個「教育創新基地」匯集教育創新的力量,令人印象深刻。

教育創新是讓學生學得更好

為什麼教育需要改變?需要創新?

中山女高國文老師,同時也是學思達社群的發起人張輝誠也在會前接受直播專訪時表示,教育就是要不斷去回應時代的變化,激發學生內在能量,讓學生保有好奇、探索的能量,安頓自己也幫助更多人,解決真實世界的各種困難。

南大附小老師,同時也是溫美玉備課趴的發起人溫美玉也說,要增加孩子與外界的互動,培養同理心、溝通、表達能力,都是教育創新要達到的終極目標。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則是提醒,教育創新是為了要把學生教好,「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找到有效的方式學習,學生的想法、樣貌也變動的很快,老師也要適應學生的改變,讓學生學得更好。

教育創新:需要大步往前

今年三月《親子天下》舉辦「教育創新100」募集,從350件自薦和他薦的個案中,選出130組入。這一次的募集對象,不僅限於教學現場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也包含校長、行政體係,也包含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實驗教育體系還有民間公益組織和以教育創新為志業的社會企業。
這次募集的標準有四項:跳脫既定框架、解決當下難題、讓學生受益、具備永續能量。

「『教育創新100選』不是放煙火的活動,也不是分分計較的競賽,我們期待透過媒體力量,號召投入創新教育的『特種部隊』,讓更多投入創新教育夥伴,可以分享串聯,為教育改變加速度,」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