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讓監獄倒閉,送孩子進哈佛的學校

圖片來源:Why Principals Matter

作者:田育瑄

羅佩茲是布魯克林一所中學的校長,學校裡的孩子全來自貧窮線以下的家庭。當她看到學校8年級的威達爾的臉出現在網路上,她內心浮出一絲不安:「他又做了什麼壞事嗎?」但是,看到威達爾受訪說的話,和底下的留言,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這一生,誰影響你最大?」

「羅佩茲女士,我的校長,」中學八年級的威達爾(Vidal Chastanet)回答。

「羅佩茲校長怎麼影響你?」

「當我們碰到麻煩時,她不是馬上制止。而是叫我們到辦公室,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她還跟我們說,每次有同學犯錯退學,就會多一間新的牢房。有一天她請我們全部站起來,告訴我們:『你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威達爾回答。

威達爾在今年二月初穿著羽絨衣走在街上時,接受了新的社群粉絲頁《人在紐約》(Humans of New York)的簡短訪問。這個訪問三天內,在臉書上被瘋狂轉貼,後來威達爾和人在紐約的記者布蘭登發起群眾募資,「送孩子到哈佛:威達爾獎學金」短短三周為學校募得一百四十萬美元獎學金。

這簡直是一個勵志奇蹟故事。一開始,連這位被點名的主角羅佩茲校長都不敢相信。

「我必須老實的向你們說,在這些事情發生之前,其實我已經打算放棄了……」羅佩茲校長說。

逆轉「一離校,就入獄」宿命


為了徹底切斷布魯克林孩子「一離校,就入獄」的宿命,2010年,羅佩茲下了一個重大決定:在布魯克林創辦莫特霍爾中學,「辦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監獄倒閉,孩子們必須知道,只要奮力向前,就有機會扭轉命運。」羅佩茲校長在紐約市TED演講台上說道。

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於白宮接見威達爾‧查斯坦尼特和校長娜迪亞‧羅佩茲,因為他們堅定的信念和感恩的心,感動了全世界。帶領這群孩子直奔哈佛大學,對這個全美犯罪叢生之地,根本是個奇蹟。

莫特霍爾中學面臨的挑戰比想像中更加巨大,學校全部的孩子都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有百分之八十六的孩子數理和英文的成績遠低於及格標準,另外又有百分之三十的孩子有特殊需求。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美國教育政策作家布魯諾:六個步驟幫助孩子解決新問題


作者:田育瑄編譯

日前,美國高等教育組織《院長影響(Deans For Impact)》發布一項研究報告「學習的科學」,主張用認知科學的方法檢視學生學習的方法,能夠幫助老師更加了解學生學習歷程。

共同參與研究的美國南加州大學教育政策博士生暨作家保羅布魯諾(Paul Bruno)指出,老師需要擁有厚實的學習科學基礎,才能在教室中透過專業明確定位孩子如何學習,除了建立老師對學科知識的瞭解和教學專業外,可以根據以下六原則檢視教學,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能力。

1. 學生透過連結過往知識來學習新內容,再將學習內容轉存於長期記憶,因此,老師必須確保學生有足夠背景知識。
2. 提供學生越多提取長期記憶的機會,他們越能對新知識和舊知識產生連結,也越能思考學習的意涵。
3. 問題解決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由老師和同學的回饋,以及學生本身的背景知識共同發展而成。
4. 讓學生有能力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新環境上,必須先讓他們先了解問題的架構和內容成因。
5. 學生的學習動機由各式各樣的社交和心理因素組成。
6. 即使在教育界廣為流傳的學習觀念,若是未經查證,就不應該用於決定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

《Edutopia》 How People Learn: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如果你不畏懼失敗,何必害怕改變?」──芬蘭的教育啟示

圖片來源:換日線

作者:田育瑄

“Only half of what you hear is true. Learning is to discover that and then to ignore the rest.”

近日和任教於美國大學教育學院的芬蘭教授聯繫上,現在在不同國家進行教育研究和分享的他,以前是芬蘭中小學老師,之前相識是因為教授前往英國考察,我很好奇並詢問教授:「參訪了這麼多國家和學校,您的收穫和啟發是什麼?」

「前往不同國家演講時,常有機會和教育界的專家們交流,並前往不同的學校參觀,我會盡量站在一個旁觀者的立場,以不加入太多自己的觀點進行觀察,畢竟,在一個環境待得不夠久,很容易會有先入為主的刻版印象,帶回去的極有可能是片面的快照(snapshot),但是,交流也是了解的開始。」

芬蘭的教育體制,被世界許多國家奉為圭臬。面對困境,他們願意停下來審慎思考,「教育環境的改變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解釋,也往往必須歷經陣痛,當然,也會有其甜美之處;每間學校都必須兼負起課程設計和調整的責任義務,並由老師和學生一起決定;如果貪快,那會毀了一切,因為教育的改變和社會的脈動息息相關,芬蘭重視失敗勝過成功,如果你不畏懼失敗,何必害怕改變呢?

教授這一番說法讓我發現芬蘭和台灣之間最大的差異,不只是在制度面上的不同,而是在面對不確定時的「坦然」。
多年來,芬蘭也放手用教育實踐來測試不同的改變,並允許失敗的存在,教授笑著說:「我們遭受的失敗比想像的多更多,只是都沒有被報導出來」。

從年約六十多歲的教授身上,我學到面對不確定時,可以用從三個關鍵字停看聽,分享給大家:

1.  換位思考

教授回想一次上英文課時,指著白板上的歐洲大陸,問學生說:「今天芬蘭的天氣是晴天,但是丹麥卻充滿霧氣,你們覺得可能有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現象呢?丹麥人的衣著可能會長什麼樣子?包包裡帶什麼東西呢?」孩子紛紛舉手回答的同時,他們必須整合天氣、地理、文化知識,指著地圖,用英文試著表達他的理由,讓孩子學習從自身環境出發,再換位思考。

《北極特快車》列車要往哪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不要坐上去



作者:田育瑄

「列車要往哪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不要坐上去。Seeing is believing, but sometimes the most real things in the world are the things we can't see. ─ 北極特快車

我很喜歡《北極特快車》這部電影,我們都有質疑的時候,有很多事雖然肉眼無法理解,仍應堅持自己相信的事,希望面對多變的未來,仍能莫忘初衷,保持好奇心。

11月的《親子天下》談芬蘭教育,「國家教育委員會」課綱主席梅琳(Irmeli Halinen)談他們如何設計一張帶領孩子前進的地圖,問了三個關鍵問題:世界發生什麼變化、學習怎麼發生、我們想要怎麼樣的未來?我把主詞改成自己,問題好像也變得清晰一些。

第一個問題,世界發生什麼變化?那麼自己現在該學什麼?哪些事情在改變的時代,特別重要?

世界變化太大,科技帶入的資訊量以臉書來說,一天就要處理25億筆訊息,資料太容易獲得,每一個人、每天都被淹沒,沒有人可能完全吸收。所以我們必須非常謹慎,哪些自己該「專注做」,哪些「值得學」?必須主動將有用的資料轉化為知識和方法,才有突圍的可能。

第二個問題,好的學習和好的做法是什麼?他們怎麼發生?歷程是什麼?

很多專業領域表現優異或是各領域的領導者,常強調閱讀的重要性,除了專業本身,閱讀能夠幫助我們思考和拓展知識版圖,我們可以透過閱讀,開始對自己工作的產業提問,像是:在數位革命和資訊快速傳播等趨勢下,教育的下一步會是什麼?對應現在環境發生的重大事件,這些事之間可能有什麼樣的關連?又有哪些新的研究,我們該找來閱讀?哪些新觀點,過去並沒有被納入思考。

第三,我們想要怎麼樣的未來?如何創造? 

我們做任何事都會影響我們的未來,當我們改變現在的自己,也就改變自己的未來。試著想一想,五年後、十年後、二十年後的自己,當我們站在那個時代,回頭望,希望看到什麼?未來的我們,會希望現在的我們做什麼事情?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5歲的中國娃兒正在學...寫程式!





作者:田育瑄編譯

「你看,如果你想要這個動態圖出現在你的影片上,那你可以從斜線這裡開始複製,再貼到你的網頁程式碼,那麼,時間到了他就會出現。」很難相信,這是出自於一位不到六歲的孩子口中,這群孩子專注的盯著螢幕,小小手指快速敲動著鍵盤,說著一口流利的美國腔英文,和《彭博社》記者講解他的網頁設計。

First Code Academy和歐洲及美國同步,讓孩子從學齡前開始學習如何寫程式,這間學校並非特殊案例,而是全中國私校都開始這樣的課程,年紀輕輕、擁有超過2500位香港學生的First Code Academy創辦人Michelle Sun說:「『程式語言』就像是全世界的第三外語,是這個世代的孩子,除了英文和中文以外,必須精通的能力。

《彭博社》指出,到2030年,中國將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軟體開發人才庫,「我覺得做網站很好玩,而且很酷!我想多學一點怎麼設計遊戲,因為...我很愛玩遊戲~」小男孩Jimmy,靦腆的笑著說。

讓下一代學會如何寫程式,幾乎重要到國家應該對此有系統性的做法,因為即便是現在,大部分中國的程式設計師,能力都僅處於基礎階段,但是,全世界對首屈一指的程式打造者卻有大量需求」,於西安創辦Kidscode.cn,的Wang Jiulin,常在網站分享訊息和課程資源,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上網習慣,通過學習「寫程式」來認識「玩遊戲」背後的設計原理,產生興趣,從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


更多資訊,請參考:
《Bloomberg Business》: Latest Craze for Chinese Parents: Preschool Coding Classes
FirstCode Academy
Coding to Express Yourself | Euan Seow | TEDxYCISHK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你心目中的未來的學校長什麼樣子呢?



作者:田育瑄

資訊傳播速度越來越快,老師的角色不再只是依照教科書教學,而是從資訊大海中東挖西掘,瀝取出可用教材,進而重整為一個嶄新的教學模組,變成獨一無二的課程。

重新想像一下未來的學校會長什麼樣子?本文統整三位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哈佛教授觀點,分享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下,如何學得快、轉得更快。

給孩子:6個可學習的創新特質

擅長將看似不相關的領域結合,得出原創的創意的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花了八年的時間,調查上百位成功的創業家,發現他們身上皆擁有六種特質,也證明這些習慣也都能透過學習培養:

1. 對未知事物擁有強烈的好奇心
2. 經常提出疑問
3. 比一般人更敏銳的眼光觀察世界
4. 連結地球上最迥異的人事物
5. 積極尋找觀點想法不同的人相談獲得靈感,不受既有信念框架的約束
6. 不斷嘗試新的體驗、實驗新的構想

以閱讀習慣而言,他們不只閱讀科技、商學等專業書籍,此外,也廣泛閱讀文學、哲學、人物傳記等各類書籍。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英國工作:6步驟寫好英文自我介紹(工作求職)



作者:田育瑄

每次前往分享留學經驗,都會鼓勵即將踏上留學的學子們一定要經營自己的部落格,不論是將留學秘辛、見聞、學習、語言準備留下來也好,也是回顧和前瞻自己的難忘歷程,甚至是未來找工作很棒的利器。

撰寫時請將兩個問題放在心中:我能為未來公司帶來的最大效益公司能為我帶來的最大效益

East Asia Sheffield這個部落格是學校以東亞學生為主要交流對象開設的部落格,身為校友的我,也一起經營著這個部落格,即使畢業,不論身處何地,都可以和大家保持聯繫,畢業的學長姊、同屆的不同科系、不同國家的外交大使,以及學弟妹們分享留學經驗。

本文是工作後的英文自我介紹,文章架構大致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1. 我的學經歷背景
  2. 我的最大獨特性
  3. 工作經歷獨特與可回饋之處1
  4. 工作經歷獨特與可回饋之處2
  5. 工作經歷獨特與可回饋之處3
  6. 我就是你要的人,並總結貢獻與回饋
大家可以試寫看看,如果你有進一步的問題或建議,也可以寫信給我。

英國工作:6步驟寫好英文自我介紹(留學準備)



作者:田育瑄

今天和大家分享寫英文自介的架構,未來再慢慢跟大家分享英國教書和工作的點滴,撰寫的時候有兩個問題請隨時放在心中:這間學校能給我帶來的最大效益我能為學校帶來的最大效益

英文自我介紹架構大致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1. 我的背景和畢業科系
  2. 為什麼選擇來此就讀?(這間學校能給我帶來的效益1)
  3. 在所上就讀的收穫(這間學校能給我帶來的效益2)
  4. 英國和台灣讀書的差異(我能為學校帶來的最大效益1)
  5. What's more? 推薦學校特別之處(我能為學校帶來的最大效益2)
  6. 總結:貢獻與回饋
大家可以試寫看看,如果你有進一步的問題或建議,也可以寫信給我。